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slogon
Submission on Establishing “Com-mission on Children” from Frontline Staff and Children of Small Group Home Service (Chinese version only)

Submission on Establishing “Com-mission on Children” from Frontline Staff and Children of Small Group Home Service (Chinese version only)

Date: 30/01/2018

兒童之家服務前線同工的意見

    1. 前言:
      您好! 我們是一群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兒童之家的同工,過去多年我們日復日照顧這群需要離家暫住的兒童,在我們陪伴他們成長時,我們深感作為今時今日孩子的不容易,而作為要離家暫住的孩子更是難上加難。

      對於政府計劃成立兒童事務委員會,我們深表贊同,我們更希望委員會能貫切推展及保障兒童享有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內的四大權利,包括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及參與權。我們看到現時香港兒童面對的困難及挑戰包括:
      1. 沉重學習壓力: 學校很多時安排很多功課,其中不乏重複操練的練習,以致兒童需承擔大量的功課及面對來自各方的學業期望,令兒童須承受沉重的學習壓力。
      2. 教育制度側重學術培育: 現時的教育以培育兒童的學術能力為主導,欠缺培育兒童正向的價值觀及生活模式/態度,亦缺乏個人發展的空間及機會。此外,孩子往往因未能在學術表現良好、個人的強項又未得到培育而扼殺其發展及前景。
      3. 欠缺玩樂及多元興趣發展機會: 兒童一方面需面對沉重功課、測驗及考試壓力,另一方面,興趣亦多按學校收生喜好而發展,以致兒童的玩樂時間不夠、興趣狹窄,而玩樂媒介亦多為電子產品,局限兒童的發展空間。
      4. 家人照顧能力或居住環境不理想: 令兒童缺乏活動空間,父母亦少帶兒童外出活動。
      5. 家庭多獨生子女,兒童不懂與人相處。

為此,我們對未來兩年委員會須優先關注/處理的事項有以下建議:

  1. 確保兒童得到優質教育
    1. 檢討及完善教育制度: 減輕功課量、測驗、考試,不要趕指標。考試測驗範圍縮小,讓孩子有成就感,並增加教育資源,改善師資。 
    2. 教育制度須因應不同能力/潛能的孩子作出培育,建議由小學開始已有不同技能學科給孩子選擇。並且技術型課程的資歷在社會上得到同樣的認受及重視。
    3. 為孩子締造一個快樂校園: 提倡健康的學習生活模式、了解孩子特質,讓孩子健康發展,讓孩子愉快學習,啟發兒童探知的能力,發掘兒童專長,因材施。
    4. 除培育孩子的學術能力外,希望教育亦培育孩子不同的興趣發展,啟發創意。
    5. 學校不應強迫性普通話教中文,應因應兒童的語言能力及語文基礎採用教學語言,因部份兒童對廣東話教學亦未能理解,接受普通話教學更加不明白,學習更困難。
    6. 高中教育增加職業及工作技能訓練課程,提供其他升學出路。現時礙於資源限制,學生需要不同,學校實行有困難,難安排相關課程,學生需自資學費、在校外時間上課;而家長固守的傳統升學意願,未能太接受職訓課程,不傾向為子女選擇職訓課程。建議區內學校合作,集合教學資源、有需要的學生,讓學生可以在就讀學校、正規課堂時間內,接受職訓課程。
    7. 家校合一,不單在促進孩子的學習表現,亦在孩子的整體成長。可多辦親子活動。

  2. 支援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
    1. 需具體有計劃地支援,如持續提升能力的訓練, 不只是功課、考試時間或作答方式的調適。
    2. 增加社區資源,如加強社區照顧服務,建議在綜合青少年中心, 提供能讓他們參與的不同康樂、社區活動; 增設課後託管服務,提供延展照顧,如晚膳、護送,以免獨留在家, 亦可減少他們對住宿服務的需求。
    3. 在家庭教育方面,調節家長心態,正面回應兒童的發展需要。
    4. 配合個別學習需要,編排小班教學、共融教學

  3. 重視兒童的精神健康教育
    1. 現時社會上的不同媒體常灌輸不良意識,令成人和兒童思想負面,如動以「死」要脅、競爭意識強烈等。兒童潛移黙化,亦會模仿家中成人,一方面影響對自我、他人的看法,亦影響他們面對轉變和壓力的心態和調適能力。因此,要為照顧者提供教育和培訓,如灌輸正面的思想。政府和媒體要宣傳合宜的道德和價值觀、鼓勵正向思想和良好人際相處,加強精神健康教育工作。
    2. 為有情緒困擾的家庭,提供額外支援,尤其為隱蔽家庭,關注兒童的身心狀況、親子關係等。

  4. 為弱勢社群的兒童爭取權益,支援有需要家庭,讓孩子得到公平發展機會
    1. 不只著重於孩子的學業表現,關注其全人發展。
    2. 弱勢社群的兒童需要固定及持續性的經濟援助,讓兒童可以投入長期的體藝活動發展,建議政府可提供場地申請及活動參與的經濟資助,如Wargame、歷奇訓練,讓公眾有容易接觸、申請的途徑,在經濟能力可負擔條件下,參與這類較昂貴的活動。

  5. 提昇家長對子女的關顧動機及能力
    1. 立法以確保父母盡父母責任。
    2. 鼓勵家長關愛孩子,為孩子付出時間/安全感/支持。
    3. 教導家長妥善照顧孩子,教育家長如何與小朋友建立關係,提倡足夠的親子時間及活動,同晚餐,同活動,多傾談。
    4. 讓家長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除了減輕孩子的功課量外,亦需減少家長的工作時間,故需制定標準工時,倡導五天工作及彈性上班時間。

  6. 檢視兒童院舍服務
    1. 兒童回家團聚的計劃執行需有配套及能落實執行,特別是家長的跟進,因兒童回家須家長有正面的心態,並須各專業人士間互相配合。
    2. 正視融合兒童住宿服務宿位不足問題。

  7. 多些收集意見,更到位地幫助兒童發展: 更多聆聽兒童心聲,提升兒童的參與權。


兒童之家孩子的意見

你好! 我們是一群居住於兒童之家4-18 歲的孩子, 得悉政府計劃成立兒童事務委員會, 我們十分歡迎, 以下是我們的心聲和意見, 希望你們聆聽和考慮。

  1. 我們認為香港的小朋友面對最大的困難/挑戰是:
    • 要面對小三的TSA/ BCA 評估
    • 不夠時間休息
    • 不夠時間玩
    • 假期太多功課
    • 上課時間長: 早上一早上學, 放學又要補課、參加活動,回到家很已很夜,學習時間比大人工作時間更長
    • 學習壓力大: 考試、功課多
    • 食物、交通費、外出用餐費很貴
    • 課程深:初小學生課程很難, 例如小二閱讀報告要寫120 字中學的科學科困難;幼稚園高班要識4 個蝴蝶生命週期

  2. 我們最希望政府/社會為香港的小朋友做的是:
    • 每區公園大些,有水池
    • 改善居住環境,減少劏房, 起多些屋
    • 多些醫生,不用等那麼久才能看到醫生
    • 改善教育制度: 半日上學、半日休息,不要考試制度
    • 讓兒童完成功課後,多些親子時間
    • 給大孩子有前途指引, 幫他們知道自己日後的方向
    • 提供院舍服務宿位時, 兒童的年齡分佈平均些
    • 提供多些宿位給智障兒童, 不要讓他們等那麼久才有位
    • 改善交通: 上學時很多人乘車, 很難上車

  3. 我最希望學校為香港的小朋友做的是,
    • 多些假期
    • 不用太多書, 書包重, 書又貴, 但其實有些書是沒有用過
    • 小班教學
    • 安排課外活動時的配套服務, 例如校車, 以便兒童參加
    • 少些功課,特別是重複操練的練習少些
    • 不要全方位學習
    • 減少老師的變動
    • 資助多些,減少不同項目的收費
    • 少些強迫性的活動
    • 支援少數族裔的小朋友
    • 小息長些
    • 改善學校膳食供應質素
    • 讓中學生可自行出外吃飯
    • 學校多些戶外活動,多些參觀、旅行、camp, 但活動後不要有相關功課(如寫感想),
    • 讓我們輕鬆投入活動
    • 不要為做功課而安排活動,例如去參觀是要做工作紙, 結果是不斷拍攝影展品的資料卡, 其實沒時間欣賞展品
    • 不要常留堂補課

  4. 我對香港成立一個委員會關注兒童事務的意見是,
    • 關注少數族裔兒童, 給他們多些支援
    • 關注貧窮家庭的兒童, 給他們多些支援、資源
    • 各區設有諮詢組織,讓市民表達意見
    • 關注智障兒童的住宿需要,不要他們輪候太久
    • 資助弱勢兒童參加一些較昂貴的課外活動
    • 落實5 天工作, 讓家長可陪伴孩子
    • 關注緊急兒童住宿服務不足的情況,讓他們能快些有長期位

謝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