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slogon
「在港少數族裔婦女受家暴和求助行為模式」調查

「在港少數族裔婦女受家暴和求助行為模式」調查

日期: 18/11/2017


婦女受家暴被視為全球的社會問題,婦女的身心都受到嚴重打擊,也是造成婦女受傷的主要原因之一。家暴對於在港的南亞少數族裔婦女一直是少有探討及研究的課題。

有見及此,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在獲得「婦女動力基金」資助後,從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進行了「在港少數族裔婦女受家暴和求助行為模式」調查,共有133名年齡介乎22至82歲的南亞少數族裔婦女參與實體問卷研究,當中10名女被訪者更參與質性研究,調查結果反映在港少數族裔婦女的家暴情況,亦為業界在文化差異環境下進行介入提供有效資料。以下為有關的調查結果及分析重點。

調查結果及分析

  1. 在133名參與研究的南亞少數族裔婦女中,當有49人(36.8%)在過去的一年中曾經歷某些類型的家庭暴力。在本研究評估的家庭暴力類型中,心理虐待是最常見的虐待形式(55.3%根據婦女報告),當中大多數被訪婦女還遭受多種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

  2. 從研究發現,南亞少數族裔婦女的年齡、居留狀況和社會孤立等因素與家庭暴力有關。年輕的被訪婦女比年長的被訪婦女較願意透露受家庭暴力的可能性。另持有永久居留身份的被訪婦女比持依附簽證的被訪婦女亦較願意透露曾經歷家庭暴力,比例高2.9倍。此外,與家庭、朋友及社交群體關係密切的被訪婦女比與社交網絡關係薄弱的被訪婦女透露曾被虐待的比例高7.8倍。

  3. 據調查所示,育有15歲或以下子女的被訪受虐婦女,當面對家庭暴力時,她們願意尋求協助的可能性比未育有15歲或以下子女的被訪受虐婦女高8.4倍。這表明有15歲或以下子女是預測南亞少數族裔婦女願意求助的因素之一。

  4. 除了量性研究分析之外,從質性研究分析所示,被虐待的婦女只有在遭受身體虐待的情況下才會認為遭到家庭暴力。她們對家庭暴力的定義不太確定,除了身體虐待,其餘形式的虐待只會被她們視為衝突。

  5. 就求助行為而言,大部份被訪婦女傾向尋求非正規的幫助。65.6%(n= 21)被訪婦女會向其直系親屬尋求非正規的幫助,40.6%(n=13)被訪婦女會向其朋友尋求幫助。至於尋求正規的幫助方面,36.3%(n=4)的被訪婦女會向警方尋求幫助,27.3%(n =的被訪婦女會向家庭暴力婦女庇護中心尋求幫助。然而,大部份被訪婦女認為正規的支援對她們並非很有幫助。

根據以上的調查結果及分析,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建議:

  1. 政府和主流服務提供者在提供公共和社會服務的同時,應該為少數族裔群體提供不同語言的服務資訊及詳情,盡量移除言語上的障礙,讓她們獲得適切的服務。

  2. 持續為主流服務提供者及處理家暴的前線人進行持續及強制性的文化敏感度培訓,提 高他們對少數族裔人士在文化差異上的認識及掌握,在處理家暴個案上提供適切的服務。

  3. 政府和主流服務提供者可加強社會大眾及少數族裔人士對家庭暴力的認識。


調查報告
"The Experiences of Domestic Violence and Help-Seeking Behaviors of Minority Ethnic Women in Hong Kong

 

傳媒查詢

  •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 企業及傳訊幹事(新聞) -- 吳慧珊女士
    電話:2731-626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