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slogon
最新研究揭示香港少數族裔長者的文化適應及安老需要

最新研究揭示香港少數族裔長者的文化適應及安老需要

日期: 20/11/2018


隨著香港的種族愈趨多元化,大多數南亞少數族裔群體的老齡化趨勢也漸明顯。然而,社會對此議題仍未有充分研究,對少數族裔老齡化需求的認識亦流於片面。


有見及此,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香港大學)遂連同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服務處)於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進行「香港少數族裔長者的文化適應和需求評估:定性研究」。此研究由平等機會委員會(平等會)資助,是本港首個有關少數族裔長者的文化適應和需求的定性學術研究。研究團隊共訪問30位60歲或以上的尼泊爾長者及5位長者照顧者。而研究數據可幫助我們提升對尼泊爾長者心理、身體健康、經濟、社會和文化需求的理解,並且辨識目前的服務縫隙和提供資料以探索可行方法促進少數族裔長者的社會共融和安老。


主要研究結果及分析

  1. 有關受訪尼泊爾長者的社經背景,60%的長者是女性,40%是男性,近半長者(48%)年齡在70-74歲之間,大部分長者(86%)已在香港居住達10至30歲或以上。超過一半長者(74%)表示他們租住分間單位(劏房) 。

  2. 研究團隊發現尼泊爾長者對居家安老有強烈傾向。與本地文化相似的是,受訪者表示在尼泊爾社群中入住安老院舍被視為是可恥的事,預期未來尼泊爾長者對社區長期護理服務有一定需求。

  3. 大部分尼泊爾長者表示他們患有慢性疾病(高血壓70%,糖尿病57%)。研究團隊發現部分長者由於社交關係減弱而產生孤獨感,亦有長者有早期認知障礙的跡象,反映有需要加強及早識別和心理健康支援的措施。然而,很多尼泊爾長者亦表示醫療照顧系統難於使用。

  4. 大部分尼泊爾長者對本港長期護理服務欠缺認識,他們亦表示不懂如何申請有關服務。

  5. 大部分尼泊爾長者及其照顧者都表示,家庭支持及社福機構是他們重要的支援來源。

研究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香港大學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一同提出促進香港邁向文化共融的長者友善社區的建議:

  1. 推動服務主流化:
    1. 鼓勵政策制定者和公共服務提供者不僅僅提供翻譯/口譯服務,還要認同和尊重少數族裔長者平等獲取資訊/服務/資源的權利。
    2. 在計劃實施新政策措施時,例如:設計、實施和提供與長者有關的服務和支援措施,積極地考慮少數族裔長者的需要及政策措施對他們的可能影響。
    3. 少數族裔人士的長期護理需要應成為服務規劃過程的一部分,並且可以通過消除所有影響長者平等獲取資訊/服務/資源的結構性障礙,讓長者不論其年齡、性別、宗教、性取向、種族的差異亦能獲得適當的資訊和支援。

  2. 加強培訓以提升提供服務者,包括但不限於社會工作者、護理人員、醫務人員等的文化敏感度。

  3. 為專業人員和前線工作員制定清楚和明確的實務工作守則,說明如何與少數族裔長者接觸和溝通,當中包括:如何有效運用翻譯服務及與翻譯員協作、提供必須的額外資源和有用的評估工具等。

  4. 通過文化交流活動加強尼泊爾長者與本地社區人士的聯繫,進一步促進社會融合。

  5. 採取更積極主動的措施,增強尼泊爾長者及其照顧者獲取資訊/服務/資源的能力。


在2018年11月20日舉行的發布會上,香港大學副教授黃蔚澄博士指出,「大多數尼泊爾長者及其照顧者提到香港比其祖國為長者提供更全面的福利和支援服務,覺得香港是有利生活的地方,即使他們在生活上及獲取所需安老服務上因文化差異而要承受一些困擾。」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副總幹事(長者、復康及社區)陳頌皓女士表示:「面對少數族裔人口老化的趨勢,社會需要及早做好準備,使這群文化和語言多元化,並且曾為香港這個家作出貢獻的長者享受有尊嚴及有質素的老年生活。」

傳媒查詢:

  • 黃蔚澄博士 ─ 香港大學 ─ 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 副教授 ─ 電話:39175029 ─ 電郵:paulw@hku.hk
  • 陳頌皓女士 ─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  副總幹事(長者、復康及社區) ─ 電話:27316283 ─ 電郵:karriechan@hkcs.org

  • 71歲的Ms THAPA,對於需要照顧有長期病患的丈夫感到吃力,希望政府能加強支援。

  • 72歲的Mr. Sankar 認為本地少數族裔長者,難以接收政府所提供的社會福利資訊。

  • 本處副總幹事,陳頌皓女士鼓勵政策制定者和公共服務提供者不僅僅提供翻譯/口譯服務,還要認同和尊重少數族裔長者平等獲取資訊/服務/資源的權利。

  • 黃蔚澄博士研與究團隊發現尼泊爾長者對居家安老有強烈傾向,預期未來尼泊爾長者對社區長期護理服務有一定需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