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2731-6316
    • info@hkcs.org
    • linkedin
    • youtube
    • instagram
    • facebook

尼泊尔妈妈Subba:不懂中文被排斥

 

香港社会近年提倡基层医疗,期望市民能从预防疾病、管理健康着手,不要等到发病才就医。尼泊尔裔妇人Subba也深明「预防胜于治疗」的道理,于是四处寻找身体检查服务,可是过程绝不轻松。「即使我看得懂英文网页,但资料太多,还是找不到所需资讯。」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Subba叹道。

 

年约40的Subba来港已12年,与丈夫和两名女儿同住。Subba的英语能力较佳,能帮同乡做翻译,但谈起医疗服务,她便感到困难。「我听说政府提供某些检查服务,但好像轮候需时。我很想知道政府医院或其他机构有没有免费的检查服务?」Subba说,私家医院也有这些服务,但收费昂贵,难以负担。最后她在本处的赛马会共建健康家庭计划中得到了支援。

 

除了医疗资讯匮乏,Subba认为语言障碍仍然是她在港面对的一大难题。「因为我们不会说中文,经常受到不友善对待,令我们觉得很难受。」她犹记得某次带女儿到公园玩,有些华语家长不许她们走近,「若我们跟他们说英语,他们会很愤怒,甚至破口大骂。」这令她们觉得很受伤害。

 

Subba希望女儿学好中文,于是安排她们入读华语学校,可惜至今还未能以中文沟通。「10岁的长女正就读小五,会因为交不到朋友而哭泣,我看着她也很心痛。」她感到相当无助。

 

Subba期望社会能有多点资源帮助他们,也希望本地人不再以有色眼镜看待他们,「我们只想成为香港的一分子,跟大家和平地、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