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15/06/2022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本处)辖下的儿童住宿照顾服务及综合家庭服务中心一直本着「支援有困难的家庭,协助这些家庭照顾及培育儿童,使他们早日回家团聚或得到长期照顾」的使命,服务入住儿童及其家庭,期望能推动儿童及早回家团聚。由本处儿童住宿照顾服务及综合家庭服务中心成员组成的儿童权益关注组,有见部分使用住宿服务的儿童入住时间越来越长,入住儿童不但未能回家团聚,他们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更逐渐疏远,故此在2018年开展了「儿童住宿照顾服务成功回家团聚个案研究」,以此发掘有效推动入住儿童回家团聚的因素。有关研究已顺利完成,并于2022年6月15日透过网上研讨会发布研究结果。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式,对本处30名来自9个成功在5年内回家团聚的「儿童住宿照顾服务」个案的持份者(包括入住儿童的原生家长、负责个案的转介社工、住宿照顾服务社工及负责照顾入住儿童的寄养/家舍家长)进行深入访谈,以发掘促进入住儿童成功回家团聚的因素,并识别服务团队在家庭及机构层面促进家庭团聚的有效介入模式。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1. 受访者所持有的住宿照顾服务的服务价值观;2. 促进入住儿童成功回家团聚的重要因素/条件;及3. 住宿照顾服务团队促进家庭团聚的工作策略。
1. 受访者所持有的住宿照顾服务的服务价值观
受访者认为,原生家长在儿童的成长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亲子关系于孩子而言不可取代,因此儿童住宿照顾服务只是过渡性、有时限性的服务,原生家长对照顾儿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也始终需要与家人团聚。基于这价值观,受访者以家庭团聚作为服务的工作目标,以推动孩子与原生家长重聚作为明确、清晰的工作方向。
2. 促进入住儿童成功回家团聚的重要因素/条件
原生家庭的整体状况、原生家长及入住儿童三方面均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够达成孩子回家团聚。原生家庭需要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居住条件及稳定的经济状况,家庭关系有所改善,获得来自其他亲人的支援和帮助;原生家长需要疼爱、关心孩子,具备基本的育儿能力,为孩子提供妥善的照顾,能确保孩子回家后的安全,并需要维持良好的身体、精神及情绪状况。原生父亲需要与原生母亲共同承担照顾儿童的责任。原生家长需要愿意配合社工的工作,甚至在住宿服务结束后都能继续与社工保持联系。入住儿童需要有较为强烈的回家团聚意愿和动机,自理能力及安全意识均需要有所提升。这些都是能够促进孩子成功回家团聚的重要因素。
3. 住宿照顾服务团队促进家庭团聚的工作策略
在促进孩子回家团聚的过程中,由转介社工、住宿照顾服务社工及寄养/家舍家长组成的照顾服务团队采取「优势视角」、「家庭为本实践」及「多专业合作模式」的工作策略,提升原生家长及孩子的能力,改善亲子关系及原生家庭的状况。服务团队透过发掘、欣赏原生家长的能力,与原生家长建立关系,并以整个原生家庭为本位介入整个家庭,主要从育儿动机、育儿能力/技巧及情绪支援三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建立原生家长照顾儿童的能力,并促进原生父亲与原生母亲共同承担照顾儿童的责任;在日常生活技能、控制情绪行为两方面提升儿童的自理能力及安全意识,处理儿童因与原生家庭、住宿照顾服务照顾者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并重建和改善与原生家长的关系,帮助孩子为回家团聚做好准备。为改善原生家庭的状况、增加原生家庭的外部支援,服务团队还促进其他家庭成员为原生家庭提供帮助,根据原生家庭的需要转介相应的社区资源。
在工作过程中,服务团队的分工明确并具有一定弹性,转介社工作为个案管理者,主力跟进原生家长及原生家庭的工作,住宿照顾服务社工在主力跟进孩子的工作之余还会多走一步帮助原生家庭,寄养/家舍家长则主力负责照顾入住儿童。服务团队各自具备不同的实务智慧,让他们更有效促进孩子回家团聚。服务团队以促进家庭团聚作为共同的工作目标,一起关注并跟进原生家长及孩子的问题与困难,在跟进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紧密合作、频繁交流,并善用个案检讨会议互相分享工作进度、有关原生家庭的资讯及彼此对个案的看法、意见,整个工作过程透明度高,形成互相尊重、信任的合作关系。
服务团队亦按需要把家庭转介予其他专业服务,并与其他专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承托家庭。
建议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建议:
- 在政策层面上,应将促进入住儿童回家团聚设为儿童住宿照顾服务其中一个服务目标,并增加相应资源配合以达到这个目标;
- 从个案检讨会议的参与人士、会议内容两方面优化个案检讨机制,并应设立机制对长期居留的个案进行检讨。
- 对于长期未能回家团聚及原生家长未有参与儿童事务的个案,应就家长的权利及责任作出讨论,加强法律对儿童的保护。
- 清晰订立回家团聚的指标。
- 增加家庭服务及儿童住宿照顾服务资源,配合达成回家团聚的目标。
- 建议业界以本研究归纳出来的介入策略——采用优势视角、家庭为本实践和多专业合作模式,作为蓝本,进一步确立促进回家团聚的有效介入策略,加强协作。
- 促进专业团队的交流和整理实务智慧。
- 推行试验计划,设立亲职能力提升中心,让较有需要的家长从实践和指导下加快建立亲职能力,促进孩子回家的机会。
- 有见于本地缺乏相关研究,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对香港整体儿童住宿照顾服务的整体情况进行量性、质性研究,对成功回家团聚及未能成功回家团聚的个案进行比较研究,加深社会对儿童住宿照顾服务的了解及认识促进儿童回家团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