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2731-6316
    • info@hkcs.org
    • linkedin
    • youtube
    • instagram
    • facebook
Main Content Begins

提高对虐儿个案敏感度 免悲剧再现

日期: 05/05/2021

屯门五岁女童遭虐待致死案的法律程序历时三年,终于有裁决。事件仍叫人悲痛不已,为了保护孩童健康成长,避免悲剧再发生,社会有必要从中汲取教训,增加对虐儿个案及受困扰家庭的敏锐度及支援,并尽快完善本港的保护儿童制度。就此,本处有以下建议:
1. 主动求助与关心 可免生悲剧及伤害
主动求助是负责任的表现
当家庭面对离婚和再婚的重大转变,成人及儿童都需要适应,过程往往充满挑战和困难,若处理不当,容易引发伤害儿童的危机。遇有困难,及早主动向专业人士寻求协助,绝非脆弱的表现,而是爱惜家人、为自己及家人负责任的行为。此外,各专业若接触到这些家庭亦要份外留神,细意关心他们,并按其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援。
关顾亲友邻里绝非多管闲事
我们若留意到身边有家庭出现了状况,或许会担心自己的关心会否被视作「八卦」,亦有人可能认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最好不要多管闲事。但其实不少正经历困难的家庭,都倾向把自身的状况隐藏起来,若有邻里相助,能有效推动他们及早求助,让问题免于恶化,尤其当事件牵涉到最不能保护自己的孩童。若市民担心到亲友邻里的状况,又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及如何介入,可以致电社会福利署热线或向各区的综合家庭服务中心查询。
加强跨专业协作
社工、教师、医生等等都是最有机会接触到怀疑虐儿个案的专业人员。各方对于如何跟进怀疑虐儿个案,或有不同的考虑,但都应以保护儿童为最大前提。当局应配以适当的职前及在职培训,去提升各方对于保护儿童的敏锐度,而各专业亦应在个案跟进上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有关家庭能得到足够的关注。
2. 尽快就怀疑虐儿个案设立「强制举报机制」(Mandatory Reporting,下称:机制)及相关配套设施
申诉专员公署于2019年10月发表《有关辨识和通报怀疑虐待儿童个案的机制报告》,建议政府应探讨强制举报怀疑虐儿个案的可行性。事实上,2018年发生这宗虐儿悲剧后,不少关注团体及人士都提出,强制举报机制能有效提升「与儿童接触的专业人员」对怀疑虐儿个案的敏感度,有助隐藏的个案披露出来,让有需要的家庭及早得到支援。本处认为政府应尽快设立强制举报机制,并确保机制能回应到以下几点:
  • 制定清晰的指引及评估工具,协助专业人士判断在甚么情况下呈报怀疑个案,并有相应的培训;
  • 制定策略以应对可能大增之呈报个案,例如成立负责初步筛查(Initial Screening)的单位,同时检讨不同程度及类别个案的分流及分工,并增拨相应资源予现时负责处理怀疑虐儿个案的部门和机构,以确保个案能得到适切的跟进;
  • 为机制建立法理基础,以厘定何谓「强制呈报人」、被呈报个案在甚么情况下必须接受「强制介入」、呈报者所受的保障等;
  • 制定公众教育策略及计划,以提升公众保护儿童的意识以及对机制的理解。
3. 尽快将「在学前单位提供社工服务先导计划」常规化
政府于2019年初透过奖券基金拨款推出为期三年的「在学前单位提供社工服务先导计划」(下称:计划),提供驻校社工服务以辨识及服务有需要学童及其家庭。有关计划将于2022年1月完结,余下不足一年,但至今仍未见政府有就计划作出检讨及策动下一步安排。本处认为,社工能协助所驻学前单位加强识别有福利需要儿童的敏锐度,亦能为怀疑虐儿或正面对其他危机的家庭直接提供支援和危机介入服务。为了让有需要儿童及其家庭能继续适时获得跟进,本处建议政府尽快延续计划一年以备足够时间进行检讨,并预留充足时间予营运机构挽留有经验的社工及办理与服务相关的行政安排。此外,本处期望政府及早进行检讨以达致计划常规化,透过先导阶段所得的经验去改善服务,让计划能在保护儿童上发挥最大的效用。
要让机制真正起到保护儿童的作用,涉及广泛公众教育、专业培训和改革现有保护儿童机制,并需要为此投入资源。此外,制定过程亦要充分咨询现有服务提供者,借助他们的经验,使机制能够成为前线人员在保护儿童上的助力。
涉案众人已被判监,不过事情尚未完结。本处期望大众能有所反思,为保护儿童多走一步,尽快填补制度上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