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18/06/2020
本处乐见最低工资委员会(下称「委员会」)邀请社会各界,就检讨法定最低工资水平提供意见。虽有学者指出,政策推出初期确实对弱势基层劳工带来颇明显的生活改善(黄洪,2015),但随著政策在这几年的推动及执行,本处认为需要在执行的规范上作出更积极的调整,让弱势基层劳工能与资方一同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就此,本处有以下意见:
现行措施方面:
1.「逐年检讨」最低工资薪酬水平 让基层劳工有合理回报
现时最低工资的薪酬水平厘订,由委员会综合考虑多个范畴的数据后,每两年进行一次检讨;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成员讨论厘订建议后,向社会公布最终调整水平。
本处认为,现时的厘订机制存有以下问题:1. 数据滞后:薪酬调整建议未能及时回应通胀问题,损害基层劳工生活;2. 劳资期望差距过大:每两年一次的检讨,劳工期望追回两年来的增幅,惟资方却认为每次的调整增幅过大,加重经营成本;3. 每次的劳资商讨更加耗时,加剧社会争议。
本处建议,政府及委员会将现行「两年一检」的厘订机制,改为「逐年检讨」,令基层劳工及时分享经济劳动成果,纾缓生活压力;而缩窄每次的检讨时间,亦有利调低每次调整的幅度,让资方的经营成本及环境不致突然大幅变化;此举有望缩短每次劳资商讨的时间,减轻议题所导致的社会争议。
2. 计算公式透明化 让社会各界持平讨论及审视
在厘订最低工资薪酬,政府及委员会均谓考虑了「一系列指标」及「其他相关考虑因素」而得出结果,包括本地生产总值、职位空缺数目、工资水平分布、各行业的经营情况、竞争力排名、劳工成本,以至生活质素、就业意欲、社会和谐等;然而,政府及委员会没有进一步公开计算的细节。
本处建议政府及委员会向社会公开厘订最低工资薪酬水平的计算方程式、详列各个「因素」所占权重等资料及细节,让公众可以客观地参与厘订细节的讨论,并广纳巿民对计算公式的改善建议,消弭厘订水平偏重劳方或资方的质疑。
其他改革建议:
1. 以「生活工资」为厘订最低工资框架 让基层有尊严生活
有报道指贫穷家庭常以「食少餐」或「领取免费食物」,以减低不必要的家庭开支,甚至减少家庭相聚时间而从事更多兼职工作以应付生活。本处认为这种抗贫模式,对贫穷基层劳工及他们的家庭成员均带来不良影响,长远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社会成本去解决问题。
故此,本处呼吁政府及委员会,积极转以「生活工资」框架去厘订最低工资:即劳工在一个标准工作周期内所得到的报酬足以为自己及其家人在衣、食、住、行、教育、保健护理、适当社交生活和其他基本需要上,提供体面的生活水平,同时亦有储备应付突发事件。本处深信,基层劳工在个人及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充份保障后,才能积极投入、贡献及建设社会,进而使整个社会受益。
2. 改善现有劳工法例 让基层劳工喘息
随著社会进步,本处认为现有的劳工法例需要检讨及改善,以符合巿民对社会公义的期望。
2.1 争取「有薪用膳」受法例保障
部份雇主并未为基层劳工,例如外判清洁工、保安员,提供「有薪用膳」。诚然,现时《雇佣条例》并没有清晰规定雇主需向雇员提供「有薪用膳」;而按照《最低工资条例》,雇员时薪若超越最低工资规定,用膳时间可以是不包薪金,但相反,若雇员的时薪低于最低工资水平,则用膳时间必须为「有薪用膳」,以合乎最低工资的要求。
本处认为,基层劳工多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需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调整身体状况去应付工作。故此,本处建议政府及委员会尽快正视「有薪用膳」作出清晰指引,甚或进行立法,还基层劳工尊严,杜绝如早前传媒报道指有外判清洁工需要留在公共厕所内进膳等状况。
2.2 降低申领疾病津贴门槛
基层劳工一般年龄较大,患劳损性的疾病也普遍;但时薪微薄,难以负担医疗开支。有调查指达 70% 受访基层劳工表示自己或家人会因为经济问题而不去求诊(明爱社区发展服务,2010);亦有基层劳工表示,请假会失去勤工奖,容易招来上司及同事的非议(医护行者,2017),宁愿带病工作。
现有《雇佣条例》指明,劳工要获发疾病津贴,必须包括:1. 病假必须至少连续4天、2. 其本人已累积足够的有薪病假,及 3. 出示适当的医生证明书。本处认为申领疾病津贴的门槛并不切合基层劳工的实际处境,亦不利他们安心休息以争取尽快康复。故本处认为政府及委员会需降低申领疾病津贴的门槛,让基层劳工患病时仍能得到工资保障。
2.3 简化低津申领手续
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下称低津)是基层劳工额外的生活补助;然而申领手续繁复,需要不少证明文件。社会一般认为在实施最低工资后,基层劳工可以从低薪金、长工时等问题中得到纾缓,但实况是更多基层劳工因最低工资未足应付他们日常的生活开支,而需要每日从事多份零散工作赚取生计,继续为口奔驰。也因为经常转换工作,基层劳工难有详细及完整的薪金证明文件及工作时数证明,作为申领低津的证明文件。故此,本处建议政府简化申领低津的程序,接纳部份文件由资方代为向政府部门递交、填妥或补充,方便基层劳工申领相关支援,进一步纾缓经济压力。
结语:
过去一年,劳资双方均受社会事件及疫情严重冲击,承受著沉重影响。但若在厘订最低工资金额时,看轻基层劳工的生活困苦和他们的劳动价值,只会持续加剧社会争议与矛盾。政府在刚过去的财政预算中调拨大量资源,推出「保就业、保饭碗」的措施。我们同样期盼委员会、政府及社会,与基层劳工同行,尽快调整厘订最低工资的细节及计算方式,积极转向以「生活工资」作为厘订最低工资的框架,并改善现行劳工法例下他们所面对的窘迫,还劳动者尊严。
参考资料:
- 明爱社区发展服务(2010)。《基层劳工工资应付生活开支实况及对最低工资 意见调查报告》。香港:香港明爱。载自:https://cd.caritas.org.hk/report/201008.pdf
- 黄洪(2015)。《无穷的盼望 – 香港贫穷问题探析(增订版)》。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见页251。
- 医护行者(2017)。《香港在职贫穷使用医疗服务调查》。载自:https://bit.ly/37fye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