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30/10/2021
「共融」是文明社会的重要价值,确保存有不同差异的人士享有平等机会。香港基督教服务处(本处)在深水埗区设有逾20个服务单位。深水埗区有40多万人口,是一个多元社区。本处期望透过全港首次「深水埗区社会共融状况调查」,了解该区的共融状况及掌握照顾者的困难和意见,以提出建议回应社区需要,相关经验亦可作为未来提升香港整体社会共融的参考。适逢10月为「照顾者月」,是次调查发现,社会对照顾者越友善,人们越感到共融。
今年1月至3月,本处以问卷形式访问676名深水埗区居民,其中412人为照顾者(其照顾对象主要为12岁或以下的儿童或60岁或以上的长者),并于7月邀请三组照顾者进行小组访谈。是次调查主要参考学术研究,以「工作及就业」、「金融及经济」、「文娱康乐」、「居住」、「家庭」、「人际」、「教育」及「医疗健康」在内的八项「共融指标」,去量度社区共融,并加入「照顾者友善社区氛围指标」作研究。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深水埗区居民对「社区共融」的评分
- 以10分为满分,对于「深水埗是共融社区」,超过三成半(35.92%)受访照顾者给予5分或以下;而非照顾者的受访者给予5分或以下的,亦有近三成半(34.85%)。
(二)对深水埗是「照顾者友善社区」的评分
- 根据照顾者的回应,以5分为满分,深水埗区的「照顾者友善社区氛围」仅3.11分。当中有超过七成照顾者对「深水埗区内有足够的活动为照顾者减压」表示「一般」至「不同意」。另超过六成对「深水埗区有足够的服务/设施让照顾者有休息的机会」及「深水埗区的道路设施有助照顾者陪同受照顾人士出行」表示「一般」至「不同意」。
(三)改善共融情况 宜从医疗、文娱、人际入手
- 数据分析发现「医疗健康」、「文娱康乐」及「人际」三项指标与照顾者的共融状况存在最紧密的关系,意味著针对此三个范畴的措施能有效改善照顾者的共融状况,并推动社会共融。而照顾者在上述范畴面对较非照顾者多的挑战:
- 在「医疗健康」方面,超过四成(40.45%)照顾者对「我和他人一样,在有需要时能获得合适的医疗服务」表示「一般」至「不同意」,高于非照顾者约两成半(27.06%)的比例。另有逾半数(52.33%)照顾者就「区内的医疗系统的便利程度能配合不同特质人士的需要」表示「一般」至「不同意」。
- 在「文娱康乐」方面,约三成(30.39%)照顾者对「我能够享用社区的文娱康乐设施」表示「一般」至「不同意」,对比非照顾者的比例少于两成(18.58%)。另有近四成半(44.88%)照顾者对「政府的措施能便利不同特质的人士参与文娱康乐活动」表示「一般」至「不同意」。
- 在「人际」方面,近四成(38.48%)照顾者对「我能够和不同特质的人做朋友」表示「一般」至「不同意」,相较之下,非照顾者的比例仅为约两成半(25.77%)。另各有近六成照顾者对「社会有提供机会让不同特质的人士了解彼此差异」(58.68%)及「区内设立不同的活动,鼓励社区人士了解彼此差异」(58.72%)表示「一般」至「不同意」。
地区人士分享
(一)双职家长李太既要工作,也要照顾两名幼童。即使家中有长辈协助照顾儿女,但她曾因长辈就诊而需要带同子女上班。因此,她期望社区能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暂托支援。另外,她希望多带子女到图书馆阅读,因此建议图书馆增设亲子阅读空间,让家长与子女共读,又不会影响其他使用者。
李太对社区事务有不同意见,但认为目前的咨询方法并不方便双职家长。「我要上班,也要照顾孩子,实在难以参加在工作时间上所进行的地区咨询。其实政府可以透过学校收集家长照顾者对社区的意见吗?」
(二)中一学生山风认为社区里的游乐场设计较为单一,「罐头式设计」缺乏刺激性和吸引力,未能配合10至12岁的儿童需要,甚至排除更大年龄的儿童使用,也缺乏适合残疾人士使用的游乐设施。她认为政府应多聆听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意见,以改善游乐场的设计,也应增设具有共融设计的游乐设施。就增加对不同特质和文化背景人士的认识,山风希望政府提供平台或活动,例如清谈交流会、饮食嘉年华等,让不同文化或背景人士交流。
建议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香港基督教服务处促请政府考虑以下建议:
(一)以共融概念优化医疗及文娱措施
- 检视配药的人手及流程安排,以缩短患者轮候取药的时间,便利照顾者陪同应诊。
- 加强医疗系统发放资讯的设计,例如药袋及服药指引可采用较大的字体、加入图像及增设少数族裔语言的选择。
- 为现时的网上门诊预约服务增设少数族裔语言的选择。
- 发展「儿童友善」的游乐设施,例如:改善游乐场设施的设计及配套,方便家长陪伴子女游玩;按年龄发展需要区分游乐设施,以适合不同年龄组群使用。
- 增加图书馆的共融设施及配备,例如玩具阁、亲子共读阁、大字体图书、发声书,方便照顾者、家庭、长者、弱视人士等不同需要组群使用;并于馆内提供与少数族裔文化相关的资讯,包括新增有关藏书及举行文化展览等。
(二)增强社区暂托服务及资讯发放 减轻照顾者压力
- 增加长者、儿童及幼儿于社区内的紧急暂托位名额。
- 建立一站式网上暂托空缺资料库,以方便照顾者搜寻资料。
(三)制订长远措施 推动社会共融
- 推动以即时通讯软件发放社区消息、进行咨询及收集意见,促进意见交流及反映。
- 制订共融指标,定期进行调查及检视不同组群人士的共融状况,并公布调查结果,持续改善多元政策。
传媒查询
企业传讯干事(新闻) 郑梓冲先生 (电话:2731 6263)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深水埗地区协调委员会召集人江淑华(左)表示,社区紧急暂托服务能解决照顾者的紧急需要,以往曾听闻有家长因急病入院,在找不到托管服务的情况下,需要带同年幼女儿入院;研究及倡导干事朱汉荣先生(右)分析数据指,如能够改善照顾者在医疗健康、文娱康乐、人际方面的处境,将有助提升社会共融。
双职家长李太表示,现时社区的暂托服务大多需要事先申请,缺乏紧急及即时的暂托服务,令双职家长难以应付突发情况。
中一学生山风有兴趣了解不同地方的饮食、游戏文化,希望社区可举办更多元的活动,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彼此认识。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建议,政府应以共融概念改进现有的医疗及文娱措施,并加强社区的照顾者友善措施,从而达致社会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