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拾遺─從零開始 建立新舊 兩區的鄰里情
今期《清音》「人間拾遺」分享兩個社區故事,一新一舊。
觀塘安達臣於2016年入伙,是當年本港的新型社區,交通不便,缺乏配套,商店更可謂寥寥可數,更被喻為「荒島」,居民來自五湖四海,大多為低收入家庭、年輕父母、新移民,亦不乏單親家庭。本處觀塘樂Teen會曾推行賽馬會「安鄰達里」社區網絡計劃,分享如何支援新社區居民對鄰里支援的需要。
相對於另一舊區──廣州市老城區,社區街巷狹窄,公共環境設施極差,居民的公共意識薄弱。有當地社工形容,一個花壇變成垃圾崗,烏煙瘴氣,其工作之機構遂推行「城市農夫計劃」,先從幾位熱心居民入手做社區教育,大大提升居民參與社區的動機,甚至成功扭轉整個社區公共參與的氛圍。我們又能否取經,活化本港老區的鄰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