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2731-6316
    • info@hkcs.org
    • linkedin
    • youtube
    • instagram
    • facebook

镁光灯外 专访龚子珊

 

龔子珊 Janet (2024十大傑出青年、香港冰雪攀登運動員、包山后)

龚子珊 (Janet)2024十大杰出青年、香港冰雪攀登运动员、包山后

 

杰出,就是拚尽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香港做一位冰雪攀登运动员,先要攀过一座孤独的山。山上山下,一个人,举步为艰。攀上顶峰,也没有光环。龚子珊(Janet),最为人熟知的是她夺得两届「长洲包山后」,但鲜有人认识她是香港唯一冰雪攀登女运动员,世界排名第四。「一直以来没有太多人知道,甚至体育媒体、攀登总会也没有大肆宣传。」Janet说。因此,她从没自认很成功。直至去年底她荣获「香港十大杰出青年选举2024」得奖者之一,「奖项对我而言是一份肯定,让人知道香港原来有冰雪攀登运动员,有一个人独自努力寻找方法,辞去工作,自资出国为香港比赛。」从被提名到获奖,荣誉背后,让她对成功与失败有更深刻的思考。

 

包山后-龔子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拚尽无悔至死方休

本处与Janet早在她去年夺得「包山后」后结缘,她在一次青年活动上分享运动员的职涯规划。Janet分享,收到本处提名邀请时,她当下的反应:「你认为我能够胜任吗?」她曾以为世界排名三甲不入,不算成功,「我只是在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碰巧我在这界别中取得些微的成就。」她犹豫之际,服务处一位副总干事鼓励我,认为我的故事很有启发性。」现在,她对「杰出」或「成功」有另一番解读,「我认为杰出就是用尽自己毕生的资源、技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Janet每一天的生活,都演活「搏尽无悔」。参与世界赛,需要通过攀登总会的体能测试。她指,女生需要完成20次引体上升、70次掌上压、单杠垂吊维持一分半至两分钟。她遂指香港要求比其他地方更高,更可算是「体能之巅」。于是,她每天下班便赶去练习,练习至午夜场地关门,回家经已凌晨一时,然后七时起床上班去,数个月来周而复始。「现在回想起来,我也惊讶自己怎能做到这样疯狂的事。」人人都说她坚毅过人,她反倒认为是美其「硬颈」个性。妈妈期望女生斯文恬静,她偏偏爱上山下海;生于亚热带的香港,连一粒雪花也没有,却要在「劣势」中成为一名攀冰的运动员。她的坚毅,带一种「至死方休」的倔强。只要我想做的事情,都会寻找方法达到。直至发现没可能,我才会停下来。Janet说。她就像一条有无尽拉力的橡皮筋。然而,拚尽一切,为了甚么?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自幼丧父 体会生命无常

「在山上,给我一种生存的感觉。」Janet说。她17岁时第一次攀冰,参加童军举办的交流团,远赴加拿大攀登贝克山。「每一步都很辛苦。」她如此形容。她历尽艰辛征服海拔逾三千多米的高山,却看见小鸟轻轻拍拍双翅便能飞到山上去。「当我身处山上,就觉得世界很大,人却渺小。」然而,她说:「即使微小如鸟儿,总有牠的天赋做到自己擅长的事。」山上空气稀薄,人份外清醒。她更喜欢处于极地之中,既宁静又富挑战性,「不断自我挑战,感觉到为自己努力生存。」她坚定地说。

 

笔者间:「你为何想具体地感受自身的存在?」Janet回答说:「我父亲于我四岁时已不在了。」父亲因癌离世,年仅34岁。Janet自幼便体会生命的脆弱,「原来,死亡是如此轻易。」攀上山峰,一呼一吸,或许能让她感受人的生命力。她现年刚刚30岁,「我想,假若自己也只有三十余年的生命,我能否在离开前做到一些特别的事情呢?」她毕业后在医院加护病房当护士,更常见证生命的无常。「所以,我想在自己仍有时间和能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谓「三岁定八十」,Janet笑言从小便是一名「好奇宝宝」,小时候每逢暑假,妈妈都会在社区中心拿取一本暑期活动小册子,让她填选有兴趣的课程,「我对所有课程都感兴趣啊,因为全都是我未曾接触过的。」她总把时间表填得密密麻麻。在单亲家庭成长,妈妈一人养育两名孩子,资源有限。她中学时期便替人补习做兼职,又考取救生员牌照,后来更成为游泳教练。「我要赚取很多金钱,因为我想学习很多事情,探索世界。」Janet说。

 

Janet與本處總幹事Yvonne合照

Janet与本处总干事Yvonne合照。

 

 

辞去全职 踏上攀冰运动员之路

21岁那年,Janet第一次参与世界赛。「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才知道世界有很多出色的选手。这次经验让我在心中埋下种子,希望世界排名一次比一次高。」Janet说。大学毕业后待疫情过去,及至2022年,当年同赴加拿大的教练邀请Janet到尼泊尔攀雪山,她毅然辞去护士工作。同时,她觉得这是让种子发芽的时机,便主动联络一位认识的教练,请求他向攀登总会争取在没教练支援下,独自往外地参加世界赛的资格。

 

Janet没有教练,只是观看影片,无师自通。而且也没有练习场地,她就在健身室里不断锻练所需的肌肉,然后模拟练习攀冰动作。「所以,我接触健身室的哑铃,比冰斧还要多。」然而,她觉得在整个过程中,精神压力比实际困难更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攀过孤独的山

冰攀世界杯比赛是紧随尼泊尔雪山之旅。Janet出发前往尼泊尔时,仍未收到攀登总会批核结果。等待消息的过程比在山上还要煎熬,她说:「因为无法预料所准备的一切,有没有一展所长的机会。」及至比赛前六天,她才收到总会的通知获参赛资格。尼泊尔雪山长征,消耗很多肌肉,她要在半个月内重新锻练。她指参与一场世界赛事,需要游走五至六个国家,她只能利用短短六天时间,订购机票、安排食宿、准备装备、搜集比赛场地资讯。「幸好我从小参与童军,已习惯自己做规划,所以我用很短时间便处理好。」Janet说。

 

眼见其他国家队伍至少有三至六人,一群队友共同准备,「那刻我众觉很孤独。」一个人安排交食宿,一个人飞往外地,一个人研究路线,一个人从山下爬上雪峰,从山上回到陆地,又再去另一个国家准备下一场赛事。当中的挣扎,是要适应孤独,不要让其淹没。「我不断提醒自己的初衷,是要看见进步。之后我再没胡思乱想,专注比赛。」Janet说。冰天雪地,总有浮现放弃的念头,「放弃,可以有无数理由,随时可以退出,但要跟自己说,前进比退出更艰难,如果这次我能够做到的话,当下一次再浮现放弃的念头,便可以勉励自己:『当初能够做得到,现在为甚么做不到呢?』回想当初如何克服困难,便会坚持下去。」Janet如此说。坚持,让自己再没后退的借口。

 

 

重新定义 成功与失败

无独有偶,这位新鲜出炉的「杰青」,在本处深汇乐Teen会「注定失败展览」中跟青年人分享失败的经验。她忆述其中一场比赛,拚尽全力却成绩不理想,「我颓丧得立刻离开比赛现场,甚至想立刻飞回香港。」当时,她挣扎是否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因为过程很艰难,寻找资源很艰难,训练过程很艰难。即使能够获得世界冠军又如何?是否我性格太倔强?」 Janet充满怀疑。每当她重提这段经历都会落泪,「大概那段时间太疲累。无论发生甚么事情都是一个人走下去,当时感觉很孤单。」

 

正当Janet在比赛场外怀疑人生,身旁一位选手呼了一口烟,问她为何失落,再问道:「你是否喜欢自己现在做的事情?」Janet当头棒喝,「就是他这句话唤醒我的初心。」她说,「我放弃稳定的工作,排除万难,就是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为我的初心,所以我在这里。」

 

「所以,我会反问甚么是失败?」Janet 反思。她认为失败与否,在乎人如何定义自己,「我认为只要你愿意有勇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为目标踏出一步,就不是失败了。」过着非人的生活,又是否一值得?Janet坚定不移,并说有三个「值得」:一、探索世界,不让工作而失去自己;二、自我认识,「原来我可以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此疯狂。」三、自我认同,「当我回望过去,即使困难重重,但仍然能够坚持作出同一决定。」

 

Janet於本處深匯樂Teen會「註定失敗展覽」中跟青年人分享失敗的經驗

Janet于本处深汇乐Teen会「注定失败展览」中跟青年人分享失败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