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處於1985年獲政府資助開辦第一所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發展至今共有5間,合共提供461個訓練名額。
我們確信早期的培育及訓練,能夠讓兒童的潛能得到最理想的發展。家長與專業同工互相配合的訓練,可有效地提升有特殊需要的嬰幼兒的生活質素及發展。
促進兒童的全人發展及家庭功能的充分發揮,採用跨專業及系統化的訓練,教導家長有效地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成長。
為兒童提供多元的教育及訓練服務,同時教導家長善用不同方法、環境及日常生活啟導兒童在體能、精細動作、認知、語言、自理及社交情緒方面作充分發展。透過輔導及親職教育服務,協助家長認識和接納兒童的發展和學習需要,及處理生活上的壓力和困難。
初生至六歲有發展危機或有特殊需要的嬰幼兒及其家長。
有需要申請服務的家庭,可經由母嬰健康院、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綜合家庭服務中心、醫務社工、兒科醫生或心理學家轉介至社會福利署「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輪候中心的服務。中心在收到社署收錄通知書後,會通知家長辦理入學手續。
如家長選擇自行退出服務,須於一個月前以書面通知中心及辦理有關手續。 另在下列情況下,我們會終止為兒童提供服務:
兒童發展及訓練進度評估
兒童入學後必須進行發展評估,按該評估的結果訂定個別訓練計劃及課程,並會每半年進行一次進度評估。
個別或小組訓練及治療
按評估結果及個別訓練計劃而提供訓練及治療,如認知學習訓練、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遊戲治療等,發展範疇包括:大肌肉、小肌肉、語言、認知、社交情緒、自理及執行功能。
個別或家庭輔導及支援
持續關注家庭的需要,並提供適切服務,讓家庭功能得以妥善發揮,形式包括:個人及家庭輔導、家長小組、教育講座、社區資源介紹及轉介服務等。
圖書、玩具及器材借用
透過借用服務,協助家長在家居進行訓練及提升管教效能;並啟發家長為兒童挑選合適的玩具,以促進兒童的心智、情緒及體能發展,盡享親職的樂趣。
跨專業合作模式
團隊由教育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社會工作員、特殊幼兒工作員等專業人士組成。
專業顧問支援
資深兒科醫生、資深教育心理學家、資深臨床教育心理學家、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教授、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系教授、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等為中心提供專業意見及諮詢。
鼓勵家長參與
鼓勵家長出席兒童訓練課堂,並透過教育講座及分享小組等活動,讓家長了解兒童的發展需要和訓練內容,彼此分享培育兒童的經驗。
家長互助網絡
本處於1982年成立的跨中心家長互助組織「智愛家長會」,除促進家長間互相支援和聯繫外,亦主動關心與有特殊需要兒童相關的政策及服務發展。
中心會按本機構政策及社會福利署所批核的收費水平收取費用,詳情可向中心查詢。
星期一至六
上午9時至下午6時
(中心會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外展訓練及晚間時段訓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