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8/11/2024
香港共融狀況屬「一般」 男性更感社會不共融
醫療、房屋最高分 教育、就業最低分
調查發現香港共融指數為69.44分,當中男性、南亞裔人士、劏房戶等群體相對認為社會不共融。建立關愛共融社會是香港政府的施政重點,惟過去沒有整全的共融狀況評估。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服務處)以「牽引共融」為使命,自1952年成立以來一直透過各項社會服務推動共融。服務處參考學術研究及服務經驗制訂「共融量表」,於今年開展全港首項「香港共融指數」調查,覆蓋八大範疇,包括就業、文娛康體設施、房屋、家庭生活、社交、教育、醫療、文化及多元。結果顯示醫療、房屋最為共融,而就業、教育則最不共融。
調查於今年5月至6月進行,透過隨機抽樣電話訪問、網上調查、實體問卷,成功訪問1026人。受訪者男女比例大約各佔一半,年齡分布12歲或以上不同年齡層。在種族方面,93.7%的受訪者為中國人,其餘種族包括巴基斯坦人(2.9%)、印度人(2.1%)等。在住處種類方面,40.9%的受訪者居於自置私人物業,並有1.0%為劏房戶、0.7%為無家者。
整體共融狀況一般 近兩成人曾遭歧視
2024年香港共融指數在個別範疇的評分介乎60至77分,最共融的醫療及房屋分別得到77.08分及74.23分。服務處認為,政府近年於醫療及房屋範疇投放不少資源,例如發展基層醫療、推行過渡性房屋等,相關政策具成效,有助社會共融。值得留意的是,劏房戶的共融指數僅為58.67分,甚至低於無家者的63.99分,為所有住處種類中最低。
而教育以60.59分成為最不共融的範疇。服務處分析,近年教育政策雖有不少促進共融的調適措施,但多以目標為本,例如協助學生完成考試,未能全面支援學生發展需要。同時,相關措施欠缺透明度,不少有需要的家長及學生均不認識有何支援。
範疇 | 分數 (滿分:100分) | 評級* |
醫療 | 77.08 | 一般 |
房屋 | 74.23 | |
文娛康體設施 | 71.47 | |
文化及多元 | 70.97 | |
家庭生活 | 69.95 | |
社交 | 68.61 | |
就業 | 65.74 | |
教育 | 60.59 | |
整體 | 69.44 | |
*80-100分為「良好」;60-79分為「一般」;40-59分為「偏低」;20-39分為「較差」 |
另外,調查了解受訪者有否因其個人特質而遭受歧視,發現受訪者在過去一年平均經歷1.1項歧視或不友善對待。17.4%的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曾被間接歧視,亦有12.7%的受訪者曾被直接歧視。
就業問題成共融痛點 南亞裔多受歧視
以種族劃分,南亞裔人士的共融指數為67.22分,低於中國人的69.67分。在就業範疇,南亞裔人士更只得57.20分。 另外,南亞裔人士過去一年平均經歷3.4項歧視或不友善對待,高於中國人的1.0項。服務處表示,社會對少數族裔人士仍有負面看法,僱主亦不例外。而即使部份僱主有意聘請南亞裔人士,他們亦面對欠缺招聘渠道、語言隔閡等障礙。
家庭生活多性別定型 男性缺適切社會服務
以性別劃分,男性的共融指數為68.30分,較女性的70.68分低,並在所有範疇的得分均低於女性。其中以「家庭生活」的差距最為顯著,男性僅得68.18分,而女性則有71.80分。同時,男性過去一年平均經歷1.2項歧視或不友善對待,較女性的1.0項多。服務處認為,社會對男士的家庭崗位有既定傾向,「家庭主夫」難被接受,而現時的社會服務手法及形式亦傾向女性,令男士使用服務較感壓力。
患有長期病患的單親爸爸王先生獨力照顧7歲的女兒,曾使用本處彩雲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的服務。他表示社會的性別定型令作為「單親家庭主夫」的他感到無形壓力,亦不時聽到閒言閒語,例如認為男士較粗心,難以處理換片、餵奶等照顧工作;獨自帶小朋友外出時會被質疑為何沒有妻子陪同;因沒有正職而被人批評對社會無貢獻等。種種壓力更曾令他有自殺念頭。「不論男女,社會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照顧者。」 王先生說,「相較女士,男士有時候對求助有更多顧慮,除了改變固有傳統想法,我期望社會服務亦可以更考慮不同性別人士的求助方式。」
建議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提出以下建議:
(一) 檢視融合教育成效 加強個別化學習及發展支援
- 強化教育局、社署、衞生署及醫管局的協作機制,協助學校按照學生的實際需要制訂更適切的支援安排。
- 增加支援政策的透明度,讓家長和不同持份者了解學校支援學生的資源運用,並透過校本參與平台,定期收集學生及家長的意見。
- 積極推動更多元的生涯發展服務,關注學生的獨特需要及專長,彈性調節應用學習的方式。
(二) 推動共融工作文化 支援少數族裔求職
- 由政府牽頭推動社會建立共融的工作文化,包括提供雙語招聘資料、提升員工對多元文化的認識、持續支援少數族裔員工。
- 政府、企業及機構開放更多的試工或實習機會予少數族裔求職者,促進雙方的認識及磨合。
(三) 尊重男士崗位選擇 提倡「照顧者為本」概念
- 鼓勵社會大眾理解、尊重及包容男士對家庭生活的選擇。
- 社會服務需關注男士的特質及潛在服務需要,推動服務形式更性別多元化,例如增設男士專用的熱線服務,顧及不同性別人士表達需要方式的差異。
- 加強提倡「照顧者為本」概念,支援照顧者的個人需要及提供喘息空間,由社會及照顧者共同承擔照顧責任。
傳媒查詢:
助理經理(公共關係) 鄭梓冲先生 (電話:2731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