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slogon
「愛.童.行」的故事 ─ 十多年寄養經驗 傳遞正面人生觀

「愛.童.行」的故事 ─ 十多年寄養經驗 傳遞正面人生觀

「愛.童.行」的故事 ─ 十多年寄養經驗 傳遞正面人生觀     



原文自親子王

文:王渲苘   圖:王渲苘、黃頌偉


寄養家庭燃孩子希望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養兒育女來是件費心的事,由孩子呱呱落地起,父母要為子女操心的事從無間斷,而父母費煞思量無非想讓孩子能過上順心、快樂的好日子,這份甜蜜的苦差真叫父母又愛又恨。

然而,天倫之樂並非像看似般理所當然,社會上有些家庭因各種原因無法為孩子提供一個安穩的成長環境,碰巧有些家庭對孩子的愛也不止於自己的骨肉至親,更願意擔起別人的教育重擔,為有需要的孩子伸出希望之手,成為他們的寄養家庭,讓孩子在成長路上得到一份溫暖和支持。

重塑成長人生路

寄養服務是讓有需要離家暫住的兒童,能在穩定的家庭環境下繼續成長,以減少兒童因與親生父母分離而經歷的創傷,並至他們能夠與原生家庭團聚或接受領養為止。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寄養服務總主任江嘉慧指:「現時政府能為一千三百個寄養名額提供津貼,但實際上只有九百多名兒童和青少年受惠,我們估計有至少二百名孩子正在輪候服務當中。」有資源但孩子卻不能受惠,全因缺乏寄養家庭。

寄養重塑家庭觀

需要寄養服務的家庭,一般都面對着種種困難。「最多的是家長缺乏管教能力,因而與孩子發生爭執和磨擦,甚至虐兒。亦有家長因長期病患,或有精神、情緒上等的困擾;又或突然入院、欠債、吸毒濫毒、入獄等原因,而無法照顧孩子。」而能夠暫住在寄養家庭的孩子,可算是不幸中之大幸。「較之於住在兒童院。孩子能在寄養家庭中學習到家庭的功能以及家人的角色。」

過節團年飯、新年逗利是、喜事設飲宴,他們原本或未經歷過這些平凡的生活體驗,但在寄養家庭卻能一一嘗到箇中滋味。而這些生活上的點點滴滴,為他們將來的人生觀、價值觀奠定穩固的基礎。一般而言,寄養時間可短至十多天,長至十多年,當原生父母經社工評估後被認為適合照顧孩子,孩子就能回家。江嘉慧續指:「寄養只是暫時性的,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希望孩子能終有一天與原生家庭重聚。這是人的天性,沒孩子不渴望回家。」



十多年寄養經驗 傳遞正面人生觀

另一寄養家庭陳生陳太,有多年寄養經驗,除了他們的一對子女外,自二OO七年起經他們手照顧的寄養兒童便有四個,現在他們家中也有兩名寄養男孩,分別是十二歲的維維(化名)和一歲半的俊俊(化名)。

探訪當天剛踏進陳家,還看見另一名小女孩,原來是陳太的孫女,因停課而過來婆婆家暫託,陳太對孩子的喜愛成就了這個溫馨的「兒童之家」。

回想當年陳太在幼稚園工作,認識了一名家長,並得知她是寄養家長。「發現當寄養家庭挺吸引,既可照顧到家庭,又可幫助到人,於是便鼓起勇氣向她查詢中央寄養的詳情。」碰巧女兒升讀大學要搬離家裏住宿舍,有多餘的空間騰出來,陳太便「膽粗粗」登記成為寄養家庭。

維維自手抱起便由陳家照顧長大,至今已超過十年,訪問當天看到攝影器材雖然沒說甚麼,卻也在房內拿起自己的拍攝腳架把玩,追問下才知道,原來他有拍片並上載到YouTube。陳太說起他是花式跳繩校隊時,他又積極要向大家表演。

能教出如此活潑的孩子,全因陳太在培養孩子時毫不吝嗇,除了讓他參與他喜歡的課外活動,陳太更自費帶維維去旅行。「至今已帶他到過內地、台灣、日本和韓國。」陳太最深刻的是帶維維第一次坐飛機。「不希望他在我這裏甚麼都沒有經歷過,而且我們自己一家去,也要付錢另找人照顧他,倒不如用替假的錢帶他一起去玩。」


溝通關懷與開解

黃太坦言,「照顧他們除了讓自己有精神寄託外,也希望讓自己還有能力時去幫助這些孩子,而隨着維維長大,也要跟他多點聊天。」成為寄養家庭除了要照顧孩子的三餐一宿,當中教養必不可少,陳太認為她能力所及的,就是為孩子灌輸正確價值觀,以及正面支持他們成長。「有時見到他放學回來『嬲爆爆』的樣子,就知道他一定是遭遇到甚麼事情。」

維維是典型的男生,總會在學校跟同學有肢體碰撞。「問他甚麼事,他指老師說他打人,但事實是別人先打他,然後他還手就被老師看到。」維維覺得冤枉的同時,也會聽陳太的勸導,學習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動手。「他開心或不開心都會跟我分享,我認為溝通和關心是很重要的。」


助孩子重回正軌

陳家的另一名寄養孩子俊俊,「足一歲過來這裏,但最初他的活動能力,只有七個月大左右。」由於缺乏照顧和跟人交流的機會,不少寄養孩子都會有發展遲緩的問題,但大多在寄養家庭得到適切照料後,就能追上原來的步伐,而陳家的這個寶寶亦不例外。」

說起俊俊的進步,陳太笑逐顏開,「現在他能自己從地上拾起東西站起來,也不再需要推着椅子都能走來走去。我們現在常常說他像個小首相,在家中出巡、到處巡邏。」而現在俊俊最有反應,最開心的,就是見到陳生下班回來。「每當陳生一按門鐘,俊俊就會大叫『爺爺!』」


見證成長成動力

雖然陳太一家男多女,但男生之間也會爭寵。就像數天前,維維突然跟陳生說:「自從寶寶來了後,你好像都忽略了我。」由於俊俊未來到之前,陳生每晚都會跟維維下棋,但現在他都變成陪俊俊在家散步。「於是我和陳生便跟他解釋說,因為俊俊年紀還小所以需要更多時間照顧,你以前這個歲數時我們都一樣這樣陪着你,你們倆我們都視如己出。」

陳太指作為寄養父母,所照顧的孩子不是自己親生,「要跟他們的親生父母、社工交代,責任會更大。尤其孩子漸漸長大,不希望他們對原生家庭有負面的想法。」寄養孩子或許在破碎家庭中成長,卻在寄養家庭中逐少逐少得到修補。現在陳家的第一名寄養孩子已長大成人,更偶會回來喝湯,或請陳太他們去吃頓飯,而這已是陳太陳生最大安慰。


登記成為寄養家庭

目前有不少兒童正等待着寄養家庭服務,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家,讓他們建立對己對人的信心。若希望更深入了解寄養服務,或正考慮是否適合加入成為寄養家長,可與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社工聯絡。

電話:2492 6088

電郵:fcs@hkcs.org

網址:https://www.hkcs.org/tc/services/fc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