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2731-6316
    • info@hkcs.org
    • linkedin
    • youtube
    • instagram
    • facebook

(Chi. only) 社區人語─90後創業做上門回收:垃圾反映無知

受訪者Jorch在處理回收物品

 

垃圾徵費即將出爐,這個消息炸開香港人的腦袋。有一日,原來掉垃圾都要錢 !但早於四年前,一名90後的男生Jorch,辭去工作創立上門回收公司,一個人從零開始學寫應用程式,以將軍澳作第一試點,拉着車仔走上走落當回收員,做好分類再送往處理廠。經過四年的腳力和汗水,Jorch的一股傻勁、認真和信用,賺來一群顧客的支持,如今公司更推出月費計劃,服務點覆蓋13個區域。Jorch說:「其實這件事都『幾癲』,在未有垃圾徵費之先,我們便做上門收費回收。」Jorch成功的「試驗」,證明了回收配套的重要性。

 

 

回收過程的障礙

Jorch憶述大學畢業後到日本旅遊,曾在日本人家中短住一周,對當地人嚴謹的垃圾分類為之驚嘆,「你想像一下就是沒有垃圾桶的概念。他們不會有一件不知如何處理的垃圾。」他回來香港後,決定付諸行動實踐分類回收。當時他面對最大的困難是,從家中出發前往最近的回收站,需要乘搭半小時車程,再徒步走15分鐘的路程,「當時那個回收站於隔周的星期六下午才擺檔,所以那天的下午便不能相約朋友外出。」他直言自己不是「超級環保人士」,這段路程令他覺得「充滿障礙」,家中更堆積大量的回收物,高峯時期堆滿一間房。

 

Jorch說:「當時我甚至想過能否把垃圾寄到日本做回收。」事實上,在國內外不少地方,上門回收其實是一件很普遍的事。以內地為例,只要打開支付寶,點算城市服務中「垃圾分類」選項,回收員會便會按指定的日期和時間上門回收。而回收員與外賣員一樣成為內地新興的職業。「我一直渴望有人能替我處理回收上的困難。」家中回收物不能再堆積,沒人去做,他便決定自己實行上門回收。

 

「起初最缺乏時間。既要親力親為四出回收,又要應付客服。」Jorch憶述,每天外出回收至晚上11時才回到倉庫,周末騰空做垃圾分類,「那時家人見我遲遲未歸,便陪伴我一起去上門回收。」直至現在,公司聘請員工做前線回收員;司機負責將回收物送返倉庫,亦有員工負責分類處理等等工作,分工相對清晰。

 

 

扭盡六壬 接收40款回收物

現時「綠在區區」轄下的回收站,主要回收九種常見的回收物,接收塑膠、玻璃樽、小型電器、四電一腦、慳電膽/光管、充電池,以至廢紙及金屬等。而Jorch的公司卻能回收40款回收物。他是怎樣辦到?例如薯片包裝袋,因為內層的鋁箔是複合物料,一般不能回收,Jorch找廠商將其溶解,再造成隔水的物料;又如即棄電池,政府在香港減廢網站上也解釋不能回收的原因,指即棄電池中只有少量低價值能提取出來回收,環境及經濟效益遠不及回收充電池。但是,他卻寧願收集電池送到回收廠,收好金屬後再處理,「這樣比直接埋在堆田區的做法為佳,否則電池令土地受到嚴重污染。」Jorch從生活細節中思考,為一件一物尋找不同的出路,「我們回收各類『奇怪』之物。」例如回收網球,將其攪碎成橡膠,原來可以用來舖設網球場;回收X光片,將其打碎成填充物料;還有化妝品,因為難以清洗,所以日常也是難於回收。Jorch理解這一點難處,決定多做一步,把化妝品收回來後,集合起來用機器來清洗。他指,睫毛膏是最難清洗,內裏全是黑色的纖維,樽口有一層膠以防睫毛液乾涸,清水難以灌進去,而且睫毛液標榜防水防油,清水就更難清洗,「化妝品是唯一一種不用客人清洗的回收物,因為我明白在家裏根本做不到。當集合起來一起清洗,事情便變得容易了。」Jorch說。

 

Jorch展示回來的睫毛筆

 

 

某程度上,市面提供回收的選項,都影響着城市人對於資源和垃圾的概念。吃光一包薯片,包裝袋不能回收,便理直氣壯將包裝袋扔到垃圾桶去。Jorch 直言:「垃圾只是一個代名詞,只是我們想不到它的用處便當其是垃圾。」他覺得垃圾的概念反映都市人「丁點」的無知。他又補充:「我覺得只要有一定數量便可以回收。」他以外賣膠盒為例,「吃完一個外賣,將其打包後便順理成章成為一袋垃圾,但如果將膠盒集合起來,你就不會視其為垃圾。」塑膠回收再造成膠粒,再造成膠盒,甚至是模型玩具,它是垃圾嗎?Jorch再以廚餘作例,「雞骨等廚餘,一般被視為垃圾,但其實還有很多方法可以處理。例如將其破碎再加工成為動物的飼料。飼料需要用錢來購買,難道會有人視之為垃圾?」他說一件物件之所以被稱為垃圾,只是因為人未能想像它的用處。因此,問題不在於物,而在於人。

 

Jorch未來會嘗試做廚餘回收。現時政府主要將回收的廚餘運送至O.Park,採用厭氧消化技術,將廚餘轉化為沼氣發電。他指餘下的污泥也只能堆田,「未能做到完美回收。」於是,他計劃利用蟲來吃食廚餘,蟲乾也能成為動物的飼料,「我希望整個回收過程更加完整。」

 

 

回收九成日常廢物每月約九元垃圾費

Jorch分享從事上門回收四年,其中一個滿足感是「成功強逼」家人一起實踐回收分類。他說,回收是環保入門的第一步,可以從每天回收一件物品開始慢慢改變生活習慣,「環保不能夠一步登天。」現時他家中九成的廢物也能回收,用一個三公升的垃圾袋便足夠。「若實施垃圾徵費後,每月大約只是九元的垃圾費用。」他說。

 

職員正在處理及分類回收物

 

 

價格與價值思維

不過,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消費者會比較上門回收和垃圾徵費的支出。Jorch坦言面對這些提問也會感到無力,「如果垃圾徵費的支出較低,人們便會選擇丟棄。」這是價值與價格思維之別。他續說,有些客人始終認為收費上門回收是難以接受:「我把廢物拿來回收,做了一件好事,為甚麼仍然付費?」他經常以外賣服務作例。「當你肚餓時,會願意支付三四十元的外賣運費,但你又願意花多少錢來支付外賣盒的上門回收費用呢?」Jorch此言讓人當頭棒喝。他疑惑,為甚麼香港人對環保、回收的工作總是存有各式各樣的期望,如期望環保是免費或低廉;期望做好分類回收能換取積分等等,「但是,外賣員和回收員所花的人力成本和資源是同等。」所以,他經常強調環保不是免費,「我們同樣是物流業,都需要大家支持。」

 

回收物: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