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slogon
Submission on Establishing “Commission on Children” from Shamshuipo Central Happy Teens Club (Chinese version only)

Submission on Establishing “Commission on Children” from Shamshuipo Central Happy Teens Club (Chinese version only)

Date: 31/01/2018


本會是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轄下的一所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座落於深水埗李鄭屋邨超過廿載,致力為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庭營造健康快樂的成長及生活環境。今屆政府願意落實成立兒童事務委員會以保障兒童福祉,本單位的同工及服務對象均全力支持。為使兒童事務委員會能有效執行職務和辨識兒童的需要,我們透過訪談及「臉書」蒐集了服務對象的意見,就委員會的角色及日後優先處理的範疇提交建議,冀能為香港兒童建立更美好的成長環境。對兒童事務委員會的職能及角色方面,我們建議:

  • 盡快落實成為「法定組織」的時間表;
  • 制訂兒童友好的參與模式,定期諮詢兒童意見。

而就兒童事務委員會優先處的範疇,我們建議:

  • 優先檢討及改革教育政策,減低不必要的操練及考核;
  • 全面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加強監管資源分配,以確保資源用得其所;
  • 重新檢視託管服務的需要及規劃。

就著上列各項建議的具體詳情,我們臚列如下:

  1. 委員會職能及角色方面
    1. 盡快落實成為「法定組織」的時間表
      有見於政府近年就兒童事務均有成立過不少的事務委員會或工作小組,重點關注不同的「兒童問題」。惟大部份的工作成效只流於「勸喻」及「點名批評」。由於欠缺法律認可,導致成效事倍功半,亦無助於徹底根治問題根源。

      本單位促請今屆委員會屆滿前落實以下兩項安排﹕
      • 落實把委員會轉為具約束力的「法定組織」的時間表;
      • 常設由政務司司長帶領並協調與各部門之溝通。

    2. 制訂兒童友好的參與模式,定期諮詢兒童意見
      根據以往邀請兒童就社會議題作參與的經驗,現時政府部門的資訊提供模式大多是以文字形式透過網上平台或刻板單張向公眾進行諮詢,或舉行諮詢會,但這都不是兒童友好的參與渠道。

      我們建議﹕
      • 委員會籌組後盡快制訂一套「兒童友好的參與模式」,促請各政府部門主動推出兒童版單張或教材套裝以便把資訊傳遞於兒童。
      • 積極善用地區區議會平台,定期於各區收集兒童意見,例如鼓勵地區會議成員商討與兒童相關的事務前主動落區接觸兒童,或與地區團體合作收集兒童第一身的意見。

  2. 委員會優先處理的範疇
    1. 優先檢討及改革教育政策,減低不必要的操練及考核
      「學習壓力」向來是在學兒童面對的最大困擾。不少兒童都表示頻繁的功課及測考扼殺了他們遊樂及休息的空間。區內小學生每日平均的家課大約是7-10份,各科默書測驗大概是一星期一次。學生每天放學後需立即到就近補習社繼續操練,待到晚上七時才可回家,連週末都充斥著各種不同類型的興趣班及技能提升班。我們留意到目前香港的教育已偏離學習的原意,大量的操練不但令孩子淪為抄寫的機器,更大大減低孩子的學習動機及興趣。

      本處樂Teen 會近年推出「長假期無功課」的自主學習計劃,期間訪問過不同小學校長,他們都異口同聲表示操練是「迫於無奈」的做法,由於學校需要定期接受「考核」,一旦學生成績表現不理想,學校就會被教育局評為「教學質素差」,繼而影響學校所獲批的資源及影響收生情況。辦學團體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被迫把壓力下降在學生身上,學生更成為代罪羔羊。

      我們建議﹕
      • 委員會糾正目前「分數主導」的觀念,從「教學質素評估」到「學生個人能力」層面打破「求學只求分數」的誤導;
      • 促請教育局帶領各持份者擴闊對「教學質素」的註釋,如加入「精神健康」、「正面關係」及「多元發展」等評估項目,真正實踐全人發展,回歸教育本意;
      • 發展多元的考核方式,不再只側重於文字試卷,讓學童的強項得以全面呈現。

    2. 全面支援SEN學童,加強監管資源分配,以確保資源用得其所
      「特殊教育需要」(下稱SEN)是目前政府在教育界投放資源的對象之一,融合教育推行多年,但成效一直成疑。根據前線社工觀察所得,目前融合教育出現三大漏洞:

      1. 資源欠缺監管,SEN 學童成為「賺錢」工具:教育局向每所小學所發放的「學習支援津貼」撥款是以有SEN 學生數目及其支援層級為計算基礎,校方能夠彈性處理款項用途。根據我們的觀察,部份學校確會善用撥款增聘SEN 支援人員,但亦有部份學校會把撥款用作翻新校舍或聘請與SEN 支援無關的人手(如文職或技術支援人員等)。

        我們建議﹕
        教育局需加強校方資源運用方面的監管,規定校方需定期提交報告以交待撥款的用途及成效檢討,以確保能有效回應SEN 學童需要。

      2. 忽略整全配套及支援:透過日常與兒童及家長接觸得知,大部份「主流」學生及家長對何謂SEN 都感陌生,甚至把SEN 扭曲為等於「問題學生」。而隨著近年適齡學童人口不斷增長,深水埗區內大部份主流小學每班平均人數已達至35人或以上,同時教席卻並沒有隨之而增加。在此情況下,不少學童及家長向我們反映,校方最常採納的快捷管理方式就是「分隔」,把行為出現偏差的SEN 學童調位至班房角落是常見情況,更可悲的是有家長誤會這是校方對SEN 學童的「優待」並作出投訴,引致「主流」與「SEN」學童及家長間的分化情況,與融合教育背道而馳。

        我們建議教育局除了投放「金錢」外,更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 支援教師參與專業培訓,以裝備協助SEN 學童投入主流學校;
        • 增加常設的教席,紓緩前線的人力拉扯,應付短期內的適齡學童人口膨脹;
        • 加強對主流學生及家長們的推廣及教育。

      3. 評估服務輪候時間長,學童錯過黃金介入時期:本單位每年九至十月都會到區內數所小學主持「小一適應支援計劃」,目標是協助校方盡早適別有特殊教育或成長需要的學童。但基於目前由學校或地區中心為SEN 學童提供的評估服務「供不應求」,而教育心理學家(E.P)人手嚴重不足,導致大部份SEN 學童需花至少兩年時間才可正式進入評估服務。在等候服務期間,學童不單未能得到校方的課程調整安排,更需要勉強適應大班的節奏及功課量,當中經歷的是無數次的挫敗感,打擊學童的自我觀感及學習動力。

        我們建議委員會應促請教育局落實以下事項:
        • 按每區SEN 學童比例增加由評估服務資源,縮減輪候時間;
        • 確立各合資格評估中心所發出的評估報告獲一致認可性;
        • 並促請各中小學正視及配合支援SEN 學童的學習需要。

    3. 重新檢視託管服務的需要及規劃
      社會福利署開拓託管服務主要是針對雙職父母的「照顧兒童」需要。本單位認為「兒童照顧」並不單指為兒童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做功課場地,更重要是兼顧兒童各方面成長需要,包括是自我形象建立、情緒支援以及人際關係等,但社署所批出的撥款顯然不足以聘請專業人士以回應以上需要。

      去年(2017年)是社署20年以來首次調整撥款,增幅約20%,然而這加幅仍遠遠落後於市場的薪酬水平。因而造成兼職導師流失率高,聘請人手愈見困難。我們亦觀察到區內個別的託管服務人手比例高達1:22,導師難以兼顧不同學童,服務質素更得不到保障。本單位一直致力深化託管服務的兒童及家庭支援服務,並額外投放了2 名單位編制的社工同事作介入。經驗告之每位託管學童及其家庭的需要並不只是「托兒」,更多的是面對親子關係疏離、朋輩關係建立以及學業壓力引伸的情緒困擾等,尤其是居於深水埗區的家庭所面對的問題更見複雜。

      我們建議委員會促請社會福利署就託管服務作全面檢視,並仔細考慮以下事項﹕
      • 正視託管服務的複雜性及重要性,制訂託管服務的質素指標,加強監管服務成效;
      • 定期檢討及調整服務資源及撥款,考慮把「專業人員的人力資源」納入撥款項目;
      • 擴闊託管服務目標對象,考慮個別地區的背景及需要,給予服務機構收生上的彈性空間。

    最後,本單位盼望司長能夠帶領兒童事務委員會從一個宏觀及具前瞻性的視野,與政府各部門協調溝通,就與兒童相關事務擔當牽頭角色,全面檢視兒童的需要,盡快制訂一份「兒童福利長遠規劃」,還兒童一個快樂童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