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22/04/2018
調查顯示「接近四成青少年感到不幸福」
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情況一直備受各界關注,坊間不時有就著青少年抑鬱焦慮狀態進行研究,了解到他們的精神健康狀態每況愈下。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樂Teen會 倡議各界攜手提升青少年幸福感,從正向心理角度協助青少年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小確幸」。
為了讓更多人士了解香港青少年對幸福感自身評價的情況,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樂Teen會於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間進行了「香港青少年幸福感調查」並收回3669份問卷,受訪對象年齡以9-17歲為主,當中30%為小五至小六學生、53%為中一至中三學生、16%為中四學生,其中54%為男性、41%為女性,另有78.5%為華裔、21%為非華裔。
調查結果及分析重點:
- 36.8%的受訪青少年感到不幸福,他們的整體幸福感自評分數少於6分,其中屬3分或以下是2.6%,而介乎3.01至少於6分的就有34.2%。另有40%的受訪青少年感到一般幸福 (6至少於8分),其餘22.2%的整體幸福感自評分數是8至10分(備註: 0分為從不同意,10分為完全同意)。
- 以族裔界分來說,受訪的華裔青少年中有38.8%的整體幸福感自評分數少於6分 ,但非華裔青少年則只有29.1%認為不幸福。在華裔青少年的38.8%中,屬3分或以下有2.6%,而介乎3.01至少於6分的就有36.2%,而6至少於8分的就有39.3%,8至10分的就有21.2%。至於非華裔的青少年除了有29.1%認為不幸福外,其餘認為幸福的有6至少於8分的43.2%,及8至10分的25.7%。
- 隨著年級上升,整體幸福感自評分數於6分或以下的百分比也越高。如小五(35.9%)、小六(33%)、中一(36.2%)、中二(43.7%)、中三(43.1%)及中四(39.6%)。
- 幸福感與自我認識、抗逆力、支援網絡和快樂自評有密切關係。
自我認識:組別的整體幸福感分數越高,有關對自我認識的自我評分亦越高。組別如屬3分或以下的對於自我認識自評分數只有2.78分,但得8分或以上的組別對於自我認識自評分數則有5.87分。這正好表示多些認識自己對提升幸福感有幫助。
抗逆力: 組別的整體幸福感分數越高,有關對抗逆力的自我評分亦越高。組別如屬3分或以下的對於抗逆力自評分數只有3.03分,但得8分或以上的組別對於抗逆力自評分數則有5.83分。因此,提升抗逆力是有效促進幸福感的方法。
支援網絡: 青少年的支援網絡對其成長很重要,組別如屬3分或以下的對於自評與重要人士具質素之聯繫只有2.51分,但得8分或以上的組別對於自評與重要人士具質素之聯繫則有4.33分。因此,當青少年在有需要時,其身邊的重要人士能給予適時支援,對其自覺幸福感有莫大幫助。
另一項重要元素是快樂自評,組別如屬3分或以下的對於快樂自評只有1.55分,但得8分或以上的組別對於快樂自評則有9.39分。因此,促進青少年樂觀和希望有助提升其幸福感。 - 調查亦發現青少年遇到負面事件時,他們在不同方面的自評分數均會下降。
小五 小六 中一 中二 中三 中四 幸福感整體自評 7.14
7.17 6.46 6.39 6.19 6.64 正面情緒自評 7.26 7.22 6.53 6.54 6.12 6.62 與人關係 7.39 7.61 6.62 6.48 6.25 7.03 快樂自評 7.1 7.52 6.73 6.8 6.23 6.64
從以上不同自評項目顯示,中三學生自評分數最低,這與其成長階段需要面對不同轉變有關,這組群宜多加關注。
建議: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青少年綜合服務 總主任曾婉姬認為不同持份者如家長、老師、社會人士等均可用五個正向心理精靈錦囊協助青少年提升其幸福感,包括建立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開心果)、投入生活(Engagement福爾摩)、建立正向關係(Positive Relationship孖寶)、活出意義人生(Meaning義俠)及追求正向成就(Achievement火箭)。而要讓青少年掌握五個精靈錦囊,可先增強青少年的獨特性、自我認識、抗逆力,主動性、獨立冒險精神、希望感和支援網絡。因此,曾婉姬呼籲社會各界多些進行正向教育以培育青少年成長,促進他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