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2731-6316
    • info@hkcs.org
    • linkedin
    • youtube
    • instagram
    • facebook

為何創科難以落地?

創科發展一日千里,近來受到熱烈關注的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ChatGPT,更顛覆了不同行業的發展。然而,社會服務上應用創新科技,則不論是社會服務機構的行政運作,或是在服務提供層面都普遍落後於其他行業。

 

創科解決社福界人手問題

根據 2021 年人口普查的結果,香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數已高達145萬人,長者人口佔整體人口的比例已上升至19.6%。老年撫養比率亦由 2001 年的154上升至2021年的282。至於勞動人口則因移民潮及嬰兒潮一代步入退休而持續下降,相比2018年大約400萬人的勞動人口高峰,2023年4月的勞動人口已減少了 22 萬人。社福界屬於人手密集的行業,需大量勞動力集中照顧長者、兒童、傷殘人士等服務使用者,及支援他們的福利需要。綜合香港安老服務協會,及社會福利署(社署)聯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2021年的調查數字,單單安老院舍已經欠缺 1.1 萬名人手。社福界正正有急切需要善用創新科技,以應對人口老化及勞動人口下降的挑戰。創新科技應用不但可以釋放有限的人力,專注於以人為本的工作,亦可更有效配合服務使用者的需要,提升服務質素。

科技應用初見成效

談到創科在社會服務的應用,不得不提有接近 30年歷史的平安鐘服務。平安鐘服務的創立,全因1996 年年初一次持續寒流令超過 150 名獨居長者在家失救而死的悲劇。長者安居協會當年參考外國經驗及引入技術,開展24小時不停運作的一線通平安鐘服務,讓長者遇到緊急事故時可按動平安鐘求助,即時協助長者呼援救護車,並通知其家人。 

隨着不同服務需要的出現,各社會服務機構都嘗試透過科技應用,讓服務使用者的生活更方便、舒適及安全,提升生活質素。例如應用電子及數碼化健康管理科技,整合長者的血壓、血糖、體重、心理及認知狀況等健康數據,提升社區長者的健康管理能力及生活質素;居住的大廈沒有升降機,行動不便的長者終於可以用樓梯機「落得樓」,外出就醫及保持日常社交生活;社福機構自行開發安老院舍管理系統,照護人員不再需要手寫紀錄院友不同的健康狀況,所有健康及護理數據全電子化整合於系統內,一方面減省照護人員的文書工作量,釋放人手直接照顧長者,另一方面數據有助職員監察長者健康情況;透過網絡追踨系統,以手機應用程式,大眾巿民都可以幫手尋找走失的認知障礙症長者。以上的創科應用例子,主要靠社福界主導,再與大學及基金合作。當中涉及機構動用內部資源,或獲得外間基金撥款,方能成功將創科應用於服務上。

勞動人口數字 (千人)


以樂齡科技為起點

安老事務委員會在2017年公布《安老服務計劃方案》,當中建議政府「應分配資源改善安老服務使用者和提供者對資訊科技的使用,以提升生活質素和服務質素、成效和效率」。同年的施政報告,行政長官宣布預留 10 億元成立基金,推動樂齡科技,資助安老服務單位試用及購置科技產品。樂齡科技結合老年學及科技,包括機械人技術、大數據分析及雲端運算等科技,針對人口老化而設計及開發的科技產品或服務,幫助長者應對起居、健康檢測、家居安全、復康及社交生活等方面的狀況,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和自理能力。這些科技產品亦適用於殘疾人士的康復服務。

上文提及的基金最終在 2018 年設立,名為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基金資助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購置、租借和試用創科產品,以改善服務使用者的生活質素,並減輕護理人員及照顧者的負擔和壓力。及後於 2022 年9月,基金的申請資格擴大至私營、自負盈虧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根據立法會的文件顯示,截至 2022 年3月,基金已批出4.7億元,資助了1500個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購置或租借超過 12000 件包括醫療護理床、陪伴機械人、防遊走系統、無線生命表徵檢測器、職業治療設備等科技產品。

社聯由 2017 年起每年舉辦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展出本地及海外的樂齡科技產品,希望提升長者及護老者對樂齡科技的認識,亦為持份者提供一個協作平台,促進樂齡科技的發展。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與創科生活基金亦資助不少創新項目,包括提升兒童及青少年數碼能力的手機應用程式、提升獨居長者自立生活能力的智慧家居系統、社區空間預訂平台等等。社聯亦在2021 年設立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中心,提供樂齡科技器材租賃及清潔服務,幫助長者及照顧者選擇及租用合適的輔助器材。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亦開展樂齡科技平台,平台鼓勵跨界別伙伴合作,亦連繫供求兩方的持份者,推動樂齡科技的發展及應用,為長者、照顧者、護理員和護理機構提供支援。

社福界推動創科路難行

政府近年開始着力推動創科技於社會服務的應用。可是,論普及性,創新科技在社會服務方面的發展仍有極大改善空間。根據去年 12 月進行的「家有長者公屋戶對樂齡科技意見」調查結果,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表示不曾聽過「樂齡科技」。最被廣泛使用的樂齡科技產品為平安鐘服務,本港約有20萬名長者使用。相對本港有超過18萬名獨居長者、20萬個雙老家庭、33萬名需要別人長期照顧的60歲或以上長者,及39萬名年逾80歲長者,反映最「普及」的創科產品亦未能真正覆蓋所有有需要的長者。

作為需求方的普通巿民及社會服務單位都面對不少困難,窒礙創新科技在社會服務的發展。不少社會服務單位的地方不足,低於「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所訂的淨作業樓面面積規定,連恆常推行服務的空間也不足夠。即使是受社署資助的服務單位也欠缺足夠空間使用及存放創科產品,更別說環境擠迫的私營安老院舍。不少創新產品均用上雲端、數據分析技術,需要有穩定及覆蓋全面的無線上網設備。可是,社會服務單位連這些基本的設施都欠奉,實難以應用創新產品於服務上。在 2020 年至 2022 年間,社署需要為超過1500 個資助服務單位及社署單位安裝無線上網設備,已反映業界在基礎科技設施有多落後。

相比傳統輔助產品,創科產品的價錢昂貴。參考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的認可科技應用產品的建議清單,產品普遍要幾萬甚至高至30多萬元。基金撥款當然有助社會服務機構購買創科產品,但基金撥款有限,每間服務單位上限為20至90萬元,撥款只能添置一兩項產品。對科技應用處於大落後的社會服務機構,猶如甜品淺嚐,對整體服務質素提升及紓緩人手方面幫助有限。此外,創科產品需要持續保養、維修、系統維護及更新,當中涉及技術支援及額外支出。有別於私人企業,社會服務機構為非牟利營運,主要依靠政府撥款及捐款,實無法投入額外資源提升機構的科技水平,全面應用創科產品。

知識、意識均待提升

歐美及日本的科技發展成熟,巿場上的創科產品多來自這些地方,但相關產品設計未必適合本地需要。雖然本港及內地有不少初創公司研發創科產品,能夠針對本地服務使用者的需要,但礙於本地巿場細,開發成本高昂,零售價自然貴。代入一般消費者心態,社會服務機構及巿民會對大公司的出品較有信心,以致初創公司更難擴大巿場佔有率,調低產品價格。而且,巿場上有各類創科產品,社會服務機構是否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去認識及比較產品的功能、評估產品是否符合服務使用者的需要,從而作出精明的選擇。有治療師、護士及資訊科技員工等專業團隊的社會服務機構,相信可為服務單位提供專業意見及支援,選擇合適的創新產品,但對於欠缺相關專業認知的小型機構或私營院舍,更難在服務需要及產品上作出合適配對。

員工及服務使用者對新科技的認知及接納度會直接影響創新科技的實際應用。不少社會服務單位的運作仍要依賴人手紙筆紀錄,尚未數碼化。與創新科技的全面電子化、雲端技術之間,有着遼闊的鴻溝。如果員工抗拒使用創科產品,認為使用產品反加重工作量,或是意圖以科技取代員工,最終產品只會被棄於一角。例如院舍員工覺得每次要先取用電動移位機到院友房間,才能幫助院友轉移位置,覺得多此一舉,寧願自行扶抱院友,結果前線員工因經常進行扶抱工作以致勞損,而電動移位機則被當成雜物,不被使用。亦有院舍反映,晚上院友經常按鐘呼叫護理人員協助起床如廁,其他院友投訴鐘聲嚴重影響睡眠,院舍只好關掉鐘聲。相信不少社會服務機構都曾為此感到頭痛,所以,管理層抱有開放態度、為員工提供足夠訓練及支援、充裕的適應期、清晰的工作指引及流程、正面的團隊氣氛都有助鼓勵員工善用創科產品。

創科普及化才能真正落地

相對社會服務機構,基層長者及巿民更加欠缺條件使用創科產品去提升生活質素。香港居住空間狹小,難有地方放置創科產品。基層長者及巿民的家中未必有無線上網設備,或難以負擔上網費用。參考「家有長者公屋戶對樂齡科技意見」調查結果,雖然有接近八成受訪者表示自己或家中長者有需要使用樂齡科技產品,但基於產品價格太貴、不懂得使用或不清楚購買途徑等原因,最終沒有使用。價錢相信是眾多長者及照顧者考慮的首要因素。社署稍後會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的使用範圍擴展到租借輔助科技產品。現時具體細節尚未公布,但服務券主要讓長者使用家居及或中心為本的社區照顧服務,政府需要考慮服務券面值不變的情況下,會否令原有服務次數變少。

日本的百貨公司會有專門部門售賣樂齡科技產品,超級巿場及便利店亦會出售軟餐。但在香港,即使長者及照顧者有興趣使用創科產品,他們也不知可往哪裏購買。你不會在百貨公司、電器商店這些民生相關的地方找到樂齡科技產品。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中心亦只位處沙田區。便捷的購買及租賃地點不單方便有需要人士接觸樂齡科技產品,同時能讓產品融入社區當中,發揮社區教育功能,提升巿民特別是長者對產品的接受程度。就如同有近視需配戴眼鏡一樣平常,輔助使用者維持日常生活。

上述討論嘗試從社會服務機構及一般巿民的角度,了解創新科技難以落地的原因。總括而言,要令創新科技廣泛在社會服務應用,必須要建立基本條件及相關配套,為社會服務機構數碼轉型。至於創新科技產品,就如同世上各種暢銷產品一樣,包含「實用」、「容易掌握」及「同時照顧使用者及操作者需要」的元素,缺一不可。否則,無論政府、社福界及科技公司如何努力,都會徒勞無功。



  1. 團結香港基金(2017 年)。《樂齡科技概況報告》。 https://www.ourhkfoundation.org.hk/sites/default/files/media/pdf/healthtech_ch_cover_ss.pdf
  2. 安老事務委員會(2017 年)。《安老服務計劃方案》。 https://www.elderlycommission.gov.hk/cn/download/library/ESPP_Final_Report_Chi.pdf
  3. 香港電台(2020 年)。第十五節:從平安鐘看智能家居。《樂齡科技知多啲 》。https://www.rthk.hk/oldassets/files/extra_file/20191205171105_1881406449.pdf
  4. 創科生活基金(2021 年)。已獲批創科生活基金項目資料。https://fbl.itc.gov.hk/ApprovedProject/ListApprovedProject
  5. 團結香港基金(2021 年)。《醫療及老齡化政策研究報告:樂齡科技 構築齡活社區 》。https://ourhkfoundation.org.hk/sites/default/files/media/pdf/OHKF_ Gerontech_report_cn.pdf
  6. 香港安老服務協會(2021 年 )。解決人力資源癥結倡導行業專業化。 安協薈刊,8-10 月號。https://elderlyservices.org.hk/publication/2021-08_10/
  7. 勞工及福利局(2022年4月3日),局長網誌,院舍人手不足:不爭的事實。https://www.lwb.gov.hk/tc/blog/post_03042022.html
  8.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2022 年)。推廣及應用樂齡科技於安老服務(綜合檔案名稱:CB(2)1001/2022(03)),香港:立法會。https://www.legco.gov.hk/yr2022/chinese/panels/ws/papers/ws20221212cb2-1001-3-c.pdf
  9.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2022 年)。立法會秘書處就 2022年 12 月 12 日會議擬備的最新背景資料簡介推廣及應用樂齡科技於安老服務(綜合檔案名稱:會 CB(2)1001/2022(04)) ,香港:立法會。
  10. 民建聯(2023年1月17日)。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公布「家有長者公屋戶對樂齡科技意見」調查結果。https://bit.ly/43LAzq
  11. 政府統計處(2023 年 2 月)。二零二一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長者。https://www.census2021.gov.hk/doc/pub/21c-older-persons.pdf
  12. 政府統計處(2023 年)。表 210-06101:勞動人口、就業人口、失業人口及就業不足人口的統計數字。https://www. censtatd.gov.hk/tc/web_table.html?id=210-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