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介紹:突破界限 助隱蔽青年重新前進
「破格」隱蔽青年生涯發展服務
當一位23歲、隱蔽七年的年青人終於肯步出家門,和社工一起外出買食物時,他卻突然在家門前卻步不前,你想到原因嗎?「原來他已經沒有一雙合穿的鞋。」北角樂Teen會服務主任袁梓齡(Eva)分享,「這次經歷對我及所有隱蔽青年服務的同工也是一個重要提醒:我們需要見微知著。這些細微的問題,正正反映這群青年重投社會時需要面對許多心理關口。」幸好,Eva和拍檔成功游說那位青年穿著家中的拖鞋外出,總算讓他踏出關鍵的第一步。
Sita (圖左) 及 Eva (圖右)
與青年追回失去的黃金時間
作為全港首間關注青少年隱蔽現象的社會服務機構,本處在2003開展輔導「隱蔽青年」的試驗計劃。服務在過去近20年經歷多番轉變,去年正式定名為「破格」隱蔽青年生涯發展服務,並成為由本處北角樂Teen會及深中Teen樂會所提供的常規青年服務,支援港島及九龍西13至24歲受隱蔽問題困擾三個月或以上的青少年。
「根據現有理論,人的成長可分為八大階段。但處於隱蔽狀態的人不論年齡多大,都是停留在青春期,而這個階段正是建立身分認同的黃金時期。」 Eva分析,「我們要和他們再經歷一次青春期,讓他們重拾人生的動機,走向下一個人生階段。但不理解的人可能會因為歲數而視他們為成人,甚至責怪他們為何沒有生活技能、不去讀書或不找工作等。」
Eva續指,隱蔽青年既不是學生,亦沒有工作,不用交稅,又不會作出影響他人的行為,就像是隱形一樣,在社會上沒有任何身分。「日本社會亦有隱蔽問題,有人更是在家中離世後才被發現。」她說,我們不希望香港變成這樣,所以才要提供『破格』服務。」
不再「數木紋」 重新活出自我
「破格」這個名字來自「格仔舖」意念。在一間格仔舖內,每一小格都有截然不同的風格,販售不同的特色商品。「正如不同的年青人也有各自獨特的生活模式,並沒有對錯之分。」深中樂Teen會社會工作員梁曉翠(Sita)說,「而我們希望他們突破隱蔽的框架,發展適合自己的全新生活模式。」
由小至剪頭髮、換衣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日常瑣事,大至興趣探索、職志發展,「破格」期望透過上門探訪、小組活動、實習培訓等方式協助隱蔽青年由內到外裝備自己,重獲身分認同,建立新的人生。「最初我們與青年一對一互動,由他們的興趣入手,打開話題。」Sita說,「當我們更加熟絡後,才鼓勵他們探索新的事物,鑽研興趣及技能,繼而規劃生涯發展。」
Sita憶述,有一位已經脫離隱蔽狀態的年青人曾經描述自己在隱蔽時每天百無聊賴,沒有目標。「他在家中無聊得張開雙眼,數算木紋傢俱上面的木紋。」她說,「這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對於隱蔽青年來說,他們的人生完全是停頓的,所以我們要把握每分每秒,帶他們嘗試和探索不同事物,試了十件事,總有一件能夠引起他的興趣。」
打造橋樑 建立支援網絡
事實上,隱蔽青年要重投社會,除了自身的改變,家人、朋友、學校、社區等不同網絡的支援亦極為關鍵。因此,「破格」不單從年青人入手,亦要成為他們的橋樑,連結他們到不同的網絡。
其中,家人的力量舉足輕重。「不少隱蔽青年的父母會選擇無視子女,眼不見為乾淨,久而久之,即使生日、特別節日也不再和子女慶祝。」Eva說,「有一位前輩和我家訪時,便對一位媽媽說:『當年小朋友出生時,你對他有何期望?』」和天下許多父母一樣,那位媽媽的願望亦是孩子能夠健康開心地成長。社工的一席話提醒了媽媽。「愛是最大的力量,這份愛不應該因為孩子有否上學或上班而改變。」Eva說。正因如此,「破格」亦有支援家人的工作,讓他們了解及接受隱蔽子女的情況。
Sita則分享另一個與工作網絡相關的個案:「有一位青年隱蔽了近九年,亦參與我們的服務約五年,一直欠缺找工作的決心,較依賴社工協助。」後來,在「破格」的安排下,那位青年於2021年參加了實習計劃,在一間寵物社企擔任半年的助理。半年的工作令他重拾自信,亦與同事建立良好關係。「計劃完成後,他對我說:『我仍不清楚自己未來要繼續讀書還是工作,但我肯定不可以再停下來。』」 Sita說,「我們在服務之中為青年建立不同網絡,然後放手讓他們自行嘗試。」
疫中以書信與青年聯繫
「破格」誕生之際亦正值疫情爆發,為服務帶來不少挑戰。「以往,年青人一個星期不上學,家人、學校社工也容易發現,但現時在家上課成為常態,家人未必知道子女有否上學,學校亦難以快速辨識。」Sita指出疫情令辨識個案更為困難,「轉換上課模式後,學習動機較低的年青人更易變得隱蔽。」
辨識困難,提供服務更是難上加難,尤其是隱蔽青年服務倚重的上門家訪無法進行。即使是開始脫離隱蔽的青年亦可能因疫情影響其學習或工作計劃,繼而令他們的決心受挫。「破格」於是變陣出擊,傳統與創新手段並用。「年青人生日時,我們無法親身送上蛋糕慶祝,便郵寄書信、心意卡。」Sita說,「同工亦開拓網上小組,盡力保持接觸。」
展望未來,Eva表示本處的隱蔽青年服務將會拓展至新界區,希望填補現時的服務縫隙,亦會加強與學校及不同伙伴的關係,協助更多有需要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