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2731-6316
    • info@hkcs.org
    • linkedin
    • youtube
    • instagram
    • facebook

人間拾遺─看不見的障礙

看不見的障礙

 

今期「人間拾遺」談三種看不見。

 

社區中看不見的人
一般而言,身心障礙者是指身體系統結構或功能,有損傷或不全導致顯著偏離或喪失,以致影響活動與參與社會生活。然而,社會慣常將重點放於前半句---「身體的損傷、喪失」,而忽視「參與社區生活」的關鍵。在社區中仍有很多「隱形人物」,如在隱蔽狀態中的長者、青年,還有全年無休的護老者,他們同樣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參與社區生活。一位照顧認知障礙症丈夫的護老者,坦言這十年來沒有機會一個人去逛街,享受一刻獨處。他們的難處有沒有被正視為障礙?現時坊間有護老者暫托服務,但輪候時間長,服務形式、時間、地點亦缺乏彈性,令護老者無法得到適切的支援。甚麼服務形式能讓護老者得到真正支援,再次被社會看得見呢?

 

眼睛看不見的人
眼睛看不見,生活中最大障礙是甚麼?剛大學畢業的Curtis,中三那年因基因病發而失明,短短數月,世界餘下光影,但卻沒有把他難倒。「眼見師兄師姐兩三下功夫便下樓梯去,當時也讓我充滿信心。」學點字不容易,但原來最難適應的是人。沒想到看不見,會成為與昔日好友之間的障礙;他一直有感社會看見他是視障人士,但看不見這個身分背後,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甚至乎也不看清自己。成長中劃破一層又一層的屏障,但原來也會不自覺地滯留在社會的框架之內。再次衝破,才能在黑暗中自由地生活。

 

學校中看不見的人
讀寫障礙又是另一㮔看不見。一位讀寫障礙的中學生說:「我看到的字會飛來飛去,有時候甚至把我嚇一跳。」正因為別人看不見讀障學生所看見的世界,他們在學校裏「不起眼」,是SEN中的隱形群體,資源都落在過度活躍症、自閉症等學生身上。香港自1997年推行融合教育政策,常掛在嘴邊的三層支援模式,實質成效如何?考試、功課的調適安排,在幾大程度上能讓讀寫障礙學生得到平等的學習的機會?

 

「看不見的障礙」,還是「看不見障礙」,三則故事,值得人再三反思。